發表文章

《落花生的女兒 》

圖片
  許地山 許地山 女兒許燕吉 許燕吉手抄父親的《落花生》 我們家的後院有半畝空地,母親説:「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没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説:「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 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説:「你們愛吃花生麼?」我們爭著回答:「愛!」「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説出來?」姊姊説:「花生的味兒美。」哥哥説:「花生可以榨油。」我説:「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説:「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説:「是。」母親也點點頭。父親接下去説:「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説:「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説:「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文章主旨由「我」領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花生深埋在土中,以 自己的「犠牲」而使自己有用。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提醒我們看到樹上漂亮的果實,也要看看下面那些不甚好看的根。 許燕吉曾有過幸福快樂的童年。1933 年生於北京故取名「燕」,「吉」沖晦氣也。 1935 年,許地山受胡適推薦,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是著名才女張愛玲的恩師。那時候許燕吉三歲,一家人在香港,生活很優渥,住在一幢兩層小樓上,一樓租給英國人做生意,家裏有一部轎車,父親不會開車,車子都是母親開的。這樣的生活在一個戰亂的時代,雖然美好,但也難以持久。 1941 年,許地山因心臟病不幸猝死。在香港大學為他舉行的葬禮,宋慶齢第一個送來了花圈,那時許燕吉才八歲。 接著而來災禍不斷,日本人佔據了香港。母親帶著一家人逃亡, 一路輾轉廣西、貴州、四川,最後才逃至南京。許燕吉在父親生前好友的幇助下,進入南京明德女中就讀,哥哥周仲苓就讀弘光中學。哥哥姓周,是從母姓,因...

SPY ( 間諜 )

圖片
  文 : 黑獅 這一年來公司每個月都會收到一封怪信,信封是空白的,信的內容分成兩段,前一段是用跳字編排的寫 法,隱約是在向某人報告所觀察的時事;後一段則是寫信的人在跟他的上級訴求希望能回江蘇老家,陳述從年輕到現在已近80歲的間諜工作,身心俱疲希望能結束,他的上級代號是T33,也是雙方確認時的暗語。 從監視器看,都是同一位老者,問了街坊,警察都沒人認識。透過徵信社朋友的幫忙,調查出老者現被安置在鳳山一處療養院,無依無靠輕微失智,或許偶而清醒想起他的工作,又將我公司的地址誤認為上級聯絡處,才有後續種種⋯! 諮詢過相關單位都表示不予處理,但還是覺得要幫忙。從信裡發現他與上級未曾謀面,我決定假扮上級去跟他見一面,來解決問題。到療養院先向院方溝通後得到院方諒解同意,院方認為他有妄想症,一直以特工自詡,我的作法或許有助他的病情。老人家坐在院子裡發呆,我走向他並低聲告訴他我是T33,老人家非常激動,偷偷的向我敬禮,同時開始抱怨被斷線很多年,無人理會,我就耐心聽他說了一肚子的委屈⋯! 我跟老人家表示,今天前來是以上級身份正式解任他的工作,今後不再是特工,不用再寄信彙報了,也可以回江蘇老家。老人家如釋重負,老淚縱橫一直感謝我沒有忘了他,緊緊得握著我的手! 臨別,我心滿意足的以為可以完美退場,轉身離開時老人家突然問了一句:長官您怎麼這麼年輕?我背一陣抽涼,回過頭淡定地看著他:你忘了我也是特工嗎,我怎能被人看出合理的一面⋯!老人家想想覺得有道理,再次向我敬禮,我則三步併作兩步,一溜煙消失在老特工爺爺的眼前! 後來得知,事後他變成一個開朗的人,公司也再沒收到他的信,不久後他就回大陸了,希望老特工爺爺一切都好。助人不必求真,也不必在乎結果,最重要的是您起心動念的那一刻!

堅持的果實

圖片
  文 : 黑獅 剛認識老婆的時候,她已是名滿高雄的英文名師,國內頂尖大學的碩士學歷,英日語雙修,人長得漂亮,教學活潑有趣,那時就有3-400個各年齡層的學生鐵粉,各大補習班爭相邀約兼課滿滿,我們約會只能利用晚上10點以後。 婚後有一天,老婆跟我提及想自己經營美語補習班,不想再到處兼課,我很贊成並允諾財務面完全支持,但希望是在日本開設,因爲日本的市場比台灣大5倍。有共識後我在日本銀座成立國際教育機構,主要在關東都會區開設學習中心。因爲我大學期間曾在日本補教業兼課一段長時間,在日本有人事資源,又熟悉相關法令,這個計劃就此展開,15年來順風順水,1年成立1家分校,一直開設到15家直校,成績很不錯。 但疫情的突然來臨,帶來沉重的一擊;比台灣更嚴重的疫情漫延,班務幾乎完全停擺,200個員工一半以上陸續染疫,不得不依法令開開關關,最後完全停止實體教學,僅能利用線上維持小部份運作。老婆焦頭爛額,身心都累出病來。我先將她帶回台灣休養,自己一個人回到日本努力將局面穩住。先成立應對中心,直接面對各樣衝擊;接著退還學生未上課的學費,同時允諾員工會支付全額薪資到疫情結束,讓員工安心不擔憂生計,每一家分校只留事務長一人,應付各種突發狀況,我坐鎮在銀座總公司,不斷應付各種問題,同時不斷燒錢,等待危機結束的那一天⋯。 去年底三年的疫情終於緩和下來,一切漸漸恢復正常,疫情結束前我不讓老婆回到日本,也不讓她知道這段期間狀況的慘烈,總清描淡寫回答她的憂慮,報喜不報憂的選擇性讓她知道片斷,但其實我已燒光了前面15年來獲利的2/3;唯一欣慰的是沒有什麼大的爭議發生,所有員工後來都志願領8成薪資,只有10人因故離職。 今年伊始,老婆決定重返日本,希望重啟教學工作,我沒有反對,但希望她做好心理準備,或許一切已不同以往,員工雖然幾乎都在,但招生應該會如同剛成立時的辛苦。也告訴她不用怕,有我在。有共識後我們向所有員工正式宣佈元宵節後全面復工。 元宵節隔天,我帶老婆回到日本總公司,總公司內外人山人海,到處都是祝賀花籃,所有員工都到了現場,很多學生及家長也來了,還有許多不認識的人,包括媒體,記者,擠得水洩不通。正納悶著;策略長跑過來告知,原來員工們主動跟很多媒體連絡,講述我們是如何善待她們,沒有拋棄她們,經過媒體一再正面的報導,大家都視我們是良心事業體,市政府以我們做典範表揚,我跟老婆錯愕的只能一再感謝,倆...

秦始皇二十六年詔書鐵權

圖片
  秦始皇二十六年詔書鐵權 秦始皇廿六年詔書鐵權的另一個側面 秦始皇廿六年詔書鐵權上的銘文 可清楚的辨析出自右向左篆書文字“……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等銘文。 秦始皇二十六年詔書鐵權,鐵質,秦代文物,通高15.8公分,直徑25 公分 ,重約30 公 , 整體為生鐵鑄成,器物呈半球狀,平底,實心,頂部有一圓拱形橋鈕,鈕長15.5公分。 器身及底部平面大部有斑駁的鏽蝕痕跡。 1986年河南省寶豐縣出土。 權作為度量衡中的衡器,重量約為30公斤(秦制一斤約相當於現在的250公克),即是秦制的120斤,也就是秦制1石的重量。現藏 河南博物院 。 該權表面刻陽文篆體,自右向左均勻環鑄20行40字銘文。 銘文 為 : 廿六年 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 黔首大安 立號為皇帝 乃詔丞相狀 綰 法度量衡則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銘文大意為 :二十六年秦始皇兼併了各諸侯國,統一了全國,百姓安居樂業,立皇帝稱號,下詔書令丞相隗(音同委)狀、王綰,制定統一度量衡的法令,把混亂和不統一的度量衡都統一起來。 “ 廿六年 ”是指秦始皇嬴政執政秦國的第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第一年。 始皇帝嬴政用十年的時間先後滅掉了韓、趙、燕、魏、楚、齊東方六國,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採取了一系列鞏固政權的措施,統一度量衡就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 這枚出土於春秋戰國時期古城遺址的權,其上有明確的年代,為研究秦始皇統一六國地域上的界定提供了參考。 秦始皇廿六年詔書鐵權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 : 首先,這枚權出土於河南省寶豐縣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城遺址,有明確出土地點,權上有明確的年代,這為研究秦始皇統一六國地域上的界定提供了考古學價值。 其次,秦統一度量衡有詔書形式的40字法律文字,而本權上的銘文內容正是秦始皇廿六年詔書,內容完全相同;篆書文字字體清晰,其書風隨意自由,字體大小略有不同;筆劃勁遒,隨勢生姿;字間行間,疏密有致,雖不十分齊整,但前後相映成趣。 該鐵權為研究秦國文字和其它六國文字演變提供了實物資料,也為書法、篆刻等藝術等愛好者的學習提供極好的摹本。 其三,科技價值,鐵製品本身的原因,易鏽蝕、腐爛,古代鐵質器物極難保存下來,而該鐵權不僅完整保存下來,整個器物表面不見有因為需要調整鐵權重量而增減的痕跡,這為研究秦代的冶金技術等方面提供了相關實證材料。 其四,該鐵權作為度量衡中...

出閣記

圖片
  文 : 黑獅 經過了20幾個小時的飛行,英國時間晚上8點,飛機降落在利物浦的約翰藍儂機場。一通關就看到文麗和她的未婚夫Tom,高舉著歡迎的牌子,文麗顧不得腳的不便,衝過來緊緊抱著我,一邊哭一邊說:爹地,我好想你⋯!不顧明天10點她的婚禮,賴在我下榻的酒店跟我談心,直到深夜2點才不情願的被我催促回去。看她離去的身影,我的思緒回到20年前,第一次看到她的時候⋯。 育幼院主任打電話來,吿知院門口有一個被棄養的小女孩,希望我去看一下。小女孩麥色皮膚綁著兩根辮子,圓滾滾的大眼睛,有嚴重的兔唇,沒有雙腿,被放坐在紙箱中,全身不停顫抖不言不語,用靜默來抗議這個世界對她的無情;脖子掛了一個吊牌,上面寫著:三歲。紙箱上印著文麗水果四個字,我就幫她取名:文麗! 經過了梳洗喝了一些牛奶,不安有緩和下來但仍拒絕說話;我拿了一隻毛絨絨的大熊讓她抱著,一下子就累到睡了過去。但回到家中的我卻無法入眠,整個心都是這個小女孩。隔日和相關機關聯繫後,主管單位詢問院方收養的意願,我希望院方收養,後續的醫療費用我願意負擔,文麗就在育幼院安置了下來。 一個禮拜後,她開始慢慢適應院裡的一切,但仍不太願意開口與人親近,每天下班後我都故意坐在她身邊忙我的公事,她會發出聲音跟我互動,我背她去上廁所,背她去看哥哥姐姐活動,慢慢地開始依賴我;有一天我跟她說:我是來照顧妳的天使,我永遠不會丟下妳不管,只要妳想去哪裡,我都會背著妳去⋯!小女孩積累在心中的委屈一下傾洩而出,抱著我大哭,我沒有說話,靜靜地讓她哭泣,輕輕地拍著她的背⋯! 文麗開始接受新的人生安排,也認識了很多朋友,大家都沒有排斥她,我幫她安排兔唇的後續一連串醫療,也讓她學習綁上義肢學走路,跟著大家讀書,每天都有進步。我也實現諾言,有空就背著她四處遊玩,看看外面的世界,逢人問起,我都説她是我的女兒,我們度過很情深的四年。 媒合外國人收養的基金會傳來好消息,英國利物浦穆樂夫婦很有收養文麗的意願,她們夫妻是退休的醫護人員,跟我一樣沒有自己的小孩。經過半年審核通過,確定這是對文麗最好的安排。帶她到遊樂園開心的玩了一整天後,回程中告訴她這個消息,文麗出乎意外的平靜沒有吵鬧,我說我永遠是妳的爸爸,我不會拋棄妳,這決定是要讓妳去最適合妳的地方,妳需要一個更完整的家,並保證會一直保持聯絡,文麗點點頭說好,謝謝爸爸⋯。 文麗從此與我分隔兩地,勇敢的去到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