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2的文章

爨寶子碑

圖片
爨寶子碑 雲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學「爨寶子碑亭」 爨   ( ㄘㄨㄢˋ )   寶子碑 ,全稱「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之墓碑」,爨寶子碑碑被視為書法作品中的奇珍異寶,阮元稱它為「滇中第一石」,康有為譽為「已冠古今」,這塊碑叫《爨寶子碑》。此碑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雲南南寧 ( 今曲靖 ) 出土,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後來被一鄉民拿來當做壓豆腐的石板。咸豐二年,曲靖知府鄧爾恆發現豆腐上有字跡,大為驚異,急忙派人找到賣豆腐之人,將碑石運回府中,後置於城中武侯祠。1937年在現址修建碑亭,將此碑和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移入。爨寶子碑呈長方形,高1.83公尺,寬0.68公尺,厚0.21公尺,共四百餘字,除題名末行最下一個字殘缺外,其餘均基本上完整清晰可見 。 碑左下方刻有咸豐二年七月曲靖知府鄧爾恆的跋,記錄碑的出土及移置經過。 碑文為爨寶子的墓志銘,據碑文記載,此碑立於大亨四年(405年)。爨寶子碑書體處於隸書到楷書的過渡階段,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當時,正是碑學大興而帖學告退的時代。所以,它一經發現,其怪誕的用筆,隨意的結體所表現出的古樸味道,立刻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被視為書法作品中的奇珍異寶。 《爨寶子碑》記錄了碑主爨寶子的生平。爨寶子(380—403)字寶子,建寧同樂(今雲南陸良)人。生於公元380年,卒於公元403年,年僅23歲。他19歲時即 “ 弱冠稱仁 ”,就任建寧(今雲南曲靖)太守。爨寶子任建寧太守之時,中原大地戰事頻仍。爨寶子審時度勢,採取了對外賓服於中原王朝,對內實行平等相待、團結和睦之策,人民安居樂業,各得其所。他死後,僚屬和百姓悲痛萬分,特意為他刻石立碑,以求流芳百世。《爨寶子碑》共13行,每行30字。下部為立碑人名13行,每行4字。《爨寶子碑》與南朝宋代《爨龍顏碑》合稱 “ 二爨 ”。因其碑體小於後者,又稱 “ 小爨 ”。 《爨龍顏碑》 現存雲南陸良縣薛官堡鬥閣寺的大殿內 《爨寶子碑》的出土地雲南,在東晉屬 “ 南中 ” 之地,所居少數民族被稱為 “ 西南夷 ”。與中原和江南相比,此地經濟文化相對落後,是當年的僻邑荒郡。寶子一族即為當地土著,且為大姓。其祖輩有史可稽者可追溯到爨習,他是諸葛亮南征時所降服的南中俊傑之一,事蜀後,官至領軍。碑中提到的「太亨」是晉安帝壬寅年(公元402年)改的年號,次年又改稱元興,至乙巳(公元405年)又改

從女工到Google台港業務總經理

圖片
  從北一女到台大外文系, 史丹福MBA畢業...擔任過數家知名外商公司的高階主管,目前是Google台灣、香港區的業務總經理,張成秀,這位業界人士眼中的傑出女性,攤開她的履歷表,就像是一幅台灣企業菁英的完美速寫...然而頂著卓越成就的光環背後,張成秀卻有一段令人意外的坎坷童年,父親破產自殺,哥哥送進精神病院,很難想像這樣慘綠的成長歲月,居然造就出她開朗正面的處事態度...她的故事充滿動人的淚水,而透過她的積極向上,如今淚珠都幻化成一顆顆美麗的珍珠... 張成秀出生於香港,一歲來台灣,父親是玩具貿易商,還曾當選過工會理事長,小時候的她家境優渥,是個令同學羨慕,擁有各式新奇玩具的小公主。未料一場石油危機的浩劫,讓父親公司周轉不靈,甚至破產入獄,家裡的經濟狀況頓時急轉直下,小公主從雲端掉到了泥沼,開始過起欠債、躲債,被親友瞧不起的悲慘童年 玩具公主變打工妹 我印象很深刻,那時爸爸被關在龜山監獄,我和媽媽哥哥先坐了很久的公車到火車站,再坐火車到龜山,然後又搭好久的黃包車才到,我和哥哥們那時都很小,一路上睡得亂七八糟,口水流滿地。」 出獄後的父親,事業仍然不見起色,就在張成秀11歲那年,父親選擇在美國總統福特造訪大陸,台灣面臨空前危機之際,留下遺書死諫抗議美國的背叛,然後從中華路的商場樓上一躍而下,留給家人許多未解的難題。 父親驟逝隔天,債主就上門討債。為了經濟,媽媽得去洗碗、掃廁所,一肩扛起養家育兒的重擔,時常忙到半夜還要替人洗衣,洗到手都潰爛發腫。「那時我們家前面有家雜貨店,每次媽媽要米或是醬油、鹽巴,都會要我去拿,那位老闆看我是小女孩,也知道我們家的狀況,就很好心的讓我賒帳,等到爸爸過世後,別人都來我們家要帳,但唯獨他沒有,他知道我功課還不錯,就讓我成為他兩個低年級小孩的家教,用這個來抵債。」就這樣,小學五年級的張成秀已開始當家教,還立志要進北一女和台大外文系。 人家考上北一女是放鞭炮慶賀,張成秀卻被第一學期五千元的學費陷入長考,親戚們要她選擇念免費的師專,但她的心中一直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 “ I can do more. ”。 「我很感謝當時我國中的老師,他一直很關心我,考完高中時他特地跑來我家,告訴我媽媽說我可以讀書,就把一個信封交給她,裡面正好是五千元,那是一個國中老師要存好幾個月才能有的錢,他就把它給了我。」 天使在身邊 張成秀一直覺得上帝總會在她身旁安排許多

元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圖片
  元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元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各面相照 青花瓷為元景德鎮窯代表瓷器,這是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類。青花著色力強,呈色穩定,紋飾永不褪脫,且風格幽靚典雅,素淨秀麗。光潤透亮的青花釉與素雅明淨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襯托,頗具中國水墨畫之特色,並且標誌著由素瓷轉為彩瓷的新時代的到來;元青花以其多層次,滿畫面,主次分明的裝飾特徵和以彩繪為主兼刻、劃、印花的裝飾技法,為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元代「青花」存世稀少,全球僅有100餘件,價值難以估量。2005年,「鬼谷下山圖」瓷罐拍出了1568.8萬英鎊( 大約相當於2.3億元人民幣 )的天價。而「蕭何月下追韓信」,瓷胎質地、青花發色,都更勝一籌,且所繪人物情節逼真傳神。而且像這樣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另兩件已流傳到國外,而且尺寸比這件小,釉色、紋飾也不及這件精美。 1950年出土於南京江寧縣觀音山明朝開國功臣沐英墓中的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現收藏於南京市博物館,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為國寶級文物,是南京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中國瓷器三絕之一。 2005年,「鬼谷下山圖」瓷罐拍出了1568.8萬英鎊( 大約相當於2.3億元人民幣 )的天價。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底徑12.3公分,腹徑28.4公分,高42.8cm公分,口徑5.5公分,器體鼓腹直徑較肥大、頸部、腹部、底部接胎外壁接痕清晰可見,胎質潔白細密,青花呈色穩定,白釉純淨,透明度極高,青花系用進口蘇泥勃青料。無蓋,小口,口沿平厚,頸短而細,平肩,肩以下收斂,脛部瘦長,近底部外撇,平底。造型端莊挺秀,腹部繪製“蕭何月下追韓信”歷史故事,蕭何、韓信和艄公的形象繪製的富有個性,並以松、竹、梅、芭蕉、山石為背景,形象生動地展開了一幅歷史畫卷。畫面之外配有五組紋飾帶,整個梅瓶裝飾繁縟,紋飾帶佈局疏密有致。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燒造於景德,在材料上,選用的是從西城進口的蘇麻離青,蘇麻離青出自西亞地區( 確切產地不明 ),是一種低錳高鐵的鈷藍料,含量為10%~19.05%,故其青花成色十分濃豔。這種青料燒成的最大特徵就是釉聚處會出現黑褐色結晶斑。在繪畫技法上,此瓶採用了點榮技法,所有圖案、花紋都是一筆點畫完成,流暢有力,這點和傳統青花的分染技法有很大區別。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從上到下描繪了6層疏密有致的青花紋飾

高句麗國滅亡啟示

圖片
高句麗疆域 高句麗是漢朝到唐朝時期在我國東北的小國.  據《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引用傳說(一些史籍推論是公元前37年),扶餘王子朱蒙建立 高句麗 。 高句麗 建國後,迅速擴張,逐步吞併了其周邊的扶餘、沃沮、東濊並吞併漢朝武威 、張掖 、酒泉 、敦煌 四郡。 其勢力範圍約今朝鮮半島大部和今中國大陸東北的南部地區.  高句麗 立國700餘年,我國傳統歷史界將遷都平壤後的 高句麗 視為朝鮮歷史範圍 。 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弒父繼位. 公元611年隋煬帝於召見突厥啟民可汗時見到 高句麗 派到突厥使者. 隋煬帝楊廣命使者回去告知高麗王來朝覲. 使者回國告訴國王. 高麗王拒絕. 隋煬帝楊廣大怒認為蕞爾小國不識抬舉. 下令討伐 高句麗 。 公元612隋煬帝楊廣征集113萬大軍兵分兩路首伐 高句麗 . 東路軍剛開始勢如破竹攻陷遼東城 (遼寧遼陽) .但旋即為 高句麗 收復. 如此反覆數次仍告失敗. 西路軍率30萬大軍渡過鴨綠江攻平壤. 卻指揮失當大敗而回. 首伐高句麗慘敗而回. 此次共損失35萬人 。 公元613年隋煬帝楊廣再集結大軍攻伐. 兵至遼東時因國內楊玄感叛變而回師. 但已勞師動眾且後勤輜重損失不少 。 公元614年三伐 高句麗 . 以百萬大軍攻遼東.  高句麗 因連3年受到攻擊. 已精疲力盡只好求和. 大軍回國隋煬帝楊廣令 高句麗 王再入朝覲見.  高句麗 王拒絕只願遣使入見. 隋煬帝楊廣認為 高句麗又 不識抬舉大怒. 準備四次討伐. 但因國內民變四起. 隋煬帝楊廣為宇文化及所殺. 隋朝滅亡而止 。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唐太宗李世民於627年即位.  高句麗 此時由權臣淵蓋蘇文把持朝政. 而 高句麗 攻打朝鮮半島南方的新羅國. 新羅國向唐朝求援. 唐太宗於627年命令 高句麗 停止戰爭. 淵蓋蘇文拒絕. 唐太宗大怒決定討伐 。 公元645年唐太宗親率20萬大軍攻伐 高句麗 . 連拔數城. 包括那座隋煬帝三次攻伐而不能下的遼東城. 卻在進攻安市 ( 遼寧鞍山 ) 為 高句麗 名將楊萬春所阻. 唐軍百般攻打仍不能下. 此時時序已入嚴冬天寒地凍. 唐太宗不得已只好下令撤軍回國 。 公元666年淵蓋蘇文去世. 其諸子爆發奪位鬥爭國內大亂. 唐朝趁此機會再攻 高句麗 。 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命名將李勣領軍攻伐. 僅半年即攻下平壤. 國王高藏出降.  高句麗 立國7百餘年

盤尼西林的勵志故事

圖片
意外發現盤尼西林的弗萊明教授 恩斯特·伯利斯·錢恩 霍華德·華特·弗洛里 王媽媽的右腳因為靜脈曲張造成血栓靜脈炎,浮腫而且疼痛難耐,因此特別拜託我的阿姨打電話給我,希望我能給她特效藥,讓她能趕快好起來,以免拖累她的兒子、媳婦還有兩個孫子,生活步調受到影響。 我在診間裡仔細檢查她的腳,除了右下肢的表淺靜脈有硬塊,而且伴隨著紅、腫、熱、痛的情況外,右側鼠蹊部的淋巴節也有疼痛腫大的現象,當下我立刻簽了張住院證明,要她馬上住院治療,免得病況再持續惡化下去,變得不可收拾。 「不能不住院嗎?」王媽媽哀求道。 我抿著嘴,很用力搖頭。 「沒有什麼特效藥可以帶回家吃嗎?我很忙呢!沒有辦法住院……」王媽媽還是不死心,嘴裡一直嘟囔著。 「特效藥只能用點滴給,只有住院才可以接受治療。」 我斬釘截鐵打斷她的話,沒有給她一絲絲的希望,不單是因為阿姨打電話來交代,而是她的情況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她可能會有更嚴重的發炎反應,即使打了抗生素也會持續發燒很多天。 王媽媽心不甘情不願的辦了住院手續,當天就住進了病房,我即刻寫下處方,要給予她盤尼西林(Penicillin,又稱青黴素)治療。依照醫療程序,在施打盤尼西林前必須做「皮膚試驗」,意即先用低劑量稀釋的盤尼西林打在病患的皮下,用以監測病患是否對盤尼西林過敏。 護理人員叫我去看王媽媽的測試結果,我看著她手臂上被打針腫起的小斑塊,並沒有變色或者是超過原先護理人員用原子筆圈起來的範圍,所以測試的結果是陰性。 我請護理人員開始準備盤尼西林,好奇的王媽媽立即劈頭就問:「你要給我什麼特效藥?」 「當然是盤尼西林啊!」我不假思索回答。 「盤尼西林?這麼老的藥,還會有效嗎?現在抗生素濫用這麼厲害……」 王媽媽的話裡透露了十分不信任的語氣,我只好不厭其煩向她解釋,目前她的腳用盤尼西林就足夠了,這個藥老歸老,還是十分勇猛,連腦膜炎都可以用它來治療。 王媽媽聽了我的解釋後仍然抱著懷疑的態度,我只得向她保證,兩天內沒有改善,我一定立刻會診感染科大夫用「更好」的藥,她才勉為其難接受我的建議。 當然,王媽媽的腳過了兩天就有了顯著的改善,不消十天,整個右腳的情況回復到原先健康的狀況,所以她就快快樂樂回家,繼續當她的管家婆了。 .............................................................................

魯莽的偏見

圖片
  在巴黎發生的事 一直纏繞心中 未曾忘記 ***************** 我的故事跟黑人有關!是發生在法國巴黎的故事!是我畢生難以釋懷、遺憾的真實故事。 ************************************************************************* 2005夏天和好友一行9人前往法國旅行,在巴黎的最後一天 (隔天即將前往普羅旺斯) 或許幾天下來大家都走累了,當天就改搭乘遊艇延著塞納河參觀兩岸著名景點。 最後一站就是有名的艾菲爾鐵塔; 到達時大約晚上8點 塔前已排了好幾條長龍, 想想離開回飯店的最後一班rer (郊區快速鐵路 ) 是午夜12點,還有一段時間, 大家就決定要登上鐵塔,畢竟在鐵塔上鳥瞰美麗夜巴黎的誘惑,是難以敵擋的住的。 可是-------- 陶醉在巴黎的星空,夏夜輕拂臉頰的微風,眼下閃閃爍爍的,無窮無盡的點點七彩燈光中 不知不覺已是10:30----而我們還只在第2層平台, 等著上最後一層的人已繞了好幾圈, 大概沒時間登頂了; 最後一班RER沒搭上 改搭計程車肯定超過台幣20000元 再加上陌生和未知的危險性 當大家正要往回走時--- 突然!我們美麗的鄭小姐哭喪的臉苦苦哀求說 ---登上鐵塔最高點是一生最大的夢想 估計還來得及回飯店,大夥兒也只好讓她去圓夢。 可是小妮子從鐵塔下來已是11:30,大夥兒急匆匆連走帶跑趕搭 metro ( 地鐵 ) 至chatelet; 算算還來得及轉搭rer ( 郊區快速鐵路 ) 回飯店。 誰知道 metro ( 地鐵 ) 開到一半, 司機說下班時間到了, 把所有乘客趕下車,轉搭接駁巴士(唉! 法國這個國家也民主的過了頭);這下可好,接駁車如果晚到,一夥人鐵定要露宿巴黎街頭。當下就決定坐 計程車 . 可是那裡找 計程車 (這可不像台灣,在街邊隨時可招來計程車的)。 於是大家又急著找計程車---- 也許是大家的焦慮,感染了旁人;有兩位黑人,一高 一矮,主動說要幫我们找計程車, 這如天降甘霖般,我滿口說merci beaucoup ( 非常感謝 ) 可是 天啊 耳邊傳來雷聲隆隆 所有人都叫說 反對 ******* ---你要害我們窩--- ---是黑人踗--- ---被綁架了 怎麼辦-- ---9人需3輛車,只有你會法文,你可以切成3份嗎? ---太危險了 三更半

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 --- 老兵高秉涵

圖片
  「親手抱骨灰 !」,為了一句承諾,20年來送百位老兵返鄉 ! 🙏 🙏 🙏 老兵高秉涵 高秉涵與太太石慧麗 1948年末,隨著遼瀋戰役的結束,國共戰爭勝利的天平已經偏向了共產黨一邊。 福建沿海的某個渡口,十多萬國軍官兵正在靜靜等待著坐船出海。等到天亮,終於來了一艘船。船一靠岸,黑壓壓的人群開始爭先恐後往船上擠。 人群中有一個小男孩,孤零零一個人,茫然不知所措地也跟著人流擠上了船。當時他並不知道這艘船將要去哪裡,更不知道他的命運將由此發生了巨變。 這個小男孩名叫高秉涵,當年只有13歲。這艘船要去的遠方,名叫台灣。64年後, 高秉涵被評為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一、最後一口石榴 高秉涵,原名高春生,1935年出生於山東菏澤,外祖父是清末最後一批公費留學生,資深的國民黨元老,父母都是從事教育的,一起在菏澤農村開了一所新式小學。當時的高家是菏澤少有的書香門第。 1946年6月,國共全面內戰,國軍向 山東菏澤 發起突然進攻,菏澤是敵我決戰的重要戰場。1947年某一天,正在菏澤辦新式小學的高父,因為一次偶然的地方衝突被槍殺。高家失去了頂樑柱,從此分崩離析,一落千丈。 為了保住高家的香火,1948年秋,13歲剛剛小學畢業的高秉涵,在一片懵懂中被母親送上了離家的馬車,南下躲避戰火。 坐在馬車上,身邊的同學們都在跟父母告別,而高秉涵卻抱著外婆塞給他的石榴,津津有味地品嚐著。同學猛推他:“ 你娘喊你!” 高秉涵正咬著一口石榴,沒顧上抬頭,等他嚥下石榴再抬頭的時候,車子恰好拐彎,母親消失在了視線中。 因為這一口石榴,高秉涵錯過了與母親的最後一面。之後很多年時間裡,高秉涵無法原諒自己,再也沒有吃過一口石榴。 高秉涵與母親的合照 高秉涵中學入學證書 高秉涵母親的遺物 一個13歲的孩子能去哪裡呢?高秉涵什麼都不懂,沒心沒肺的,甚至顯得非常 “ 高興 ”,像是要出去玩一樣,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即將來臨。 後來,他和其他同學被送到了南京的一所流亡學校。但沒過多久,這所學校也倒閉了,學生們一哄而散。高秉涵不知道要去哪裡,想回家但不敢,於是就傻傻地一直跟著 “ 帽子上有太陽的人 ” 跑。 國軍部隊一邊打一邊撤,等高秉涵真的看到了屍體後,過往的所有美好幻想瞬間消失殆盡,死亡原來離他這麼近。他此刻才明白母親臨走前的囑咐,“ 一定要活著回去 ” 是什麼意思。這是母親的願望,也是他此刻最大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