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 --- 老兵高秉涵
「親手抱骨灰 !」,為了一句承諾,20年來送百位老兵返鄉 !🙏🙏🙏
1948年末,隨著遼瀋戰役的結束,國共戰爭勝利的天平已經偏向了共產黨一邊。
福建沿海的某個渡口,十多萬國軍官兵正在靜靜等待著坐船出海。等到天亮,終於來了一艘船。船一靠岸,黑壓壓的人群開始爭先恐後往船上擠。
人群中有一個小男孩,孤零零一個人,茫然不知所措地也跟著人流擠上了船。當時他並不知道這艘船將要去哪裡,更不知道他的命運將由此發生了巨變。
這個小男孩名叫高秉涵,當年只有13歲。這艘船要去的遠方,名叫台灣。64年後,高秉涵被評為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一、最後一口石榴
高秉涵,原名高春生,1935年出生於山東菏澤,外祖父是清末最後一批公費留學生,資深的國民黨元老,父母都是從事教育的,一起在菏澤農村開了一所新式小學。當時的高家是菏澤少有的書香門第。
1946年6月,國共全面內戰,國軍向山東菏澤發起突然進攻,菏澤是敵我決戰的重要戰場。1947年某一天,正在菏澤辦新式小學的高父,因為一次偶然的地方衝突被槍殺。高家失去了頂樑柱,從此分崩離析,一落千丈。
為了保住高家的香火,1948年秋,13歲剛剛小學畢業的高秉涵,在一片懵懂中被母親送上了離家的馬車,南下躲避戰火。
坐在馬車上,身邊的同學們都在跟父母告別,而高秉涵卻抱著外婆塞給他的石榴,津津有味地品嚐著。同學猛推他:“ 你娘喊你!” 高秉涵正咬著一口石榴,沒顧上抬頭,等他嚥下石榴再抬頭的時候,車子恰好拐彎,母親消失在了視線中。
因為這一口石榴,高秉涵錯過了與母親的最後一面。之後很多年時間裡,高秉涵無法原諒自己,再也沒有吃過一口石榴。
一個13歲的孩子能去哪裡呢?高秉涵什麼都不懂,沒心沒肺的,甚至顯得非常 “ 高興 ”,像是要出去玩一樣,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即將來臨。
後來,他和其他同學被送到了南京的一所流亡學校。但沒過多久,這所學校也倒閉了,學生們一哄而散。高秉涵不知道要去哪裡,想回家但不敢,於是就傻傻地一直跟著 “ 帽子上有太陽的人 ” 跑。
國軍部隊一邊打一邊撤,等高秉涵真的看到了屍體後,過往的所有美好幻想瞬間消失殆盡,死亡原來離他這麼近。他此刻才明白母親臨走前的囑咐,“ 一定要活著回去 ” 是什麼意思。這是母親的願望,也是他此刻最大的願望。
後來,他跟著人流一直走,走了好幾個月,終於停下來了,他們來到了海邊。一個山東娃人生中第一次看到了海,多日的奔波勞累似乎一下子煙消雲散,他興奮地大聲尖叫。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一旦跨過了這片海,他將再也看不到母親了。
13歲的高秉涵傻傻地跟著大部隊蹲守在海岸邊。後來不知道等了多久,終於來了一艘船,黑壓壓的人群開始爭著搶著往上擠。高秉涵也不知道這艘船要去哪兒,只是跟著人流一起往前擠。
後來,他順利登上了船,蹲在廁所的一個角落裡,船搖搖晃晃不知道走了多久,終於靠岸了。
二、沒有明天了
剛到台灣的時候,高秉涵不知所措,他問別人這是哪裡,一個好心人告訴他,這個地方叫台灣,是個島。後來又輾轉通過好幾個人的描述,高秉涵才終於意識到台灣離山東究竟有多遠,他也逐漸意識到回家彷彿是不可能的事了。
高秉涵痛哭不止,他後悔離開家鄉,後悔上船,迫切想要回家。可現實是,他已經來到了台灣島,無親無故,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為了活命,高秉涵真的像個流浪漢一樣,在街上垃圾桶裡找吃的,和野狗搶西瓜吃——有時遇到有好幾隻野狗的時候,他還不敢去搶,等到只剩一隻的時候,才敢上去搶。
“ 那時候沒有將來呀。我怎麼活,今天怎麼活,明天怎麼活都不知道呀。” 這是後來高秉涵接受記者採訪,回憶起當時那段痛苦生活時說的話。
當時台灣一下子湧進了幾百萬人,吃飯是最大的問題,連國軍老兵都沒人管,更何況高秉涵這樣一個不知名的毛頭小子呢。當時根本沒人管他的死活。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高秉涵一直牢記著母親的囑託,一定要活著,只有活著才可能回去。於是,雖然他當時只有十三四歲,但憑藉著頑強的生命力,他堅持下來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高秉涵獲得了在鐵路局當小販的工作,正是在這裡,他憑藉當年母親塞在包裡的一張初中新生入學證明,成功返回了校園。
每當想起這些往事,高秉涵都無比思念母親。當時如果不是母親的囑託,他根本堅持不下去;如果不是母親細心塞的入學證明,他也不可能重回校園。母親對高秉涵而言,是永遠的牽掛。
1960年代初,高秉涵憑藉良好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順利從國防管理學院的法律系畢業,被派到金門當了一名審判員。金門距離大陸非常近,天氣好的時候,站在高處甚至可以看到遠處廈門的村莊。
當高秉涵得知被派到這裡的時候,非常興奮,彷彿離回家更近了一步。從1948年離開家,十幾年過去了,母親一定還在等著他回家。
高秉涵擔任法官後審的第一個案子,是一個台灣士兵的案子。他原也是大陸人,是一個廈門的漁民,當年是外出替母親買藥的時候,被國民黨部隊強行徵兵,帶到這裡的。十幾年時間裡,和高秉涵一樣,他無時無刻不想回家,無時無刻不想念母親。
後來他決定鋌而走險,一天晚上漲潮的時候,偷偷抱輪胎下海,決定從金門遊回大陸。遊了整整一個晚上,終於靠岸了,本以為是到家了,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因為海水回流,他又被沖回了金門海岸。然後,他當場逮捕。
後來,他被判了死刑。臨死前,高秉涵去看望他,心裡異常痛苦,他太理解這種想回家的願望了。然後,高秉涵答應等未來回大陸的時候,將代替他去看望他的母親。(後來,高秉涵遵守承諾去了,可遺憾的是,他的母親早已不在了。)
就是因為這件事,高秉涵內心更加痛苦,他擔心母親等不及他回家就不幸去世,他想念家鄉的小吃,想念家鄉的大山,想念家鄉的口音。
因為不能回家,他唯一可以解鄉愁的方式,就是和同在台灣的菏澤同鄉一起用菏澤話聊天,一起聊家鄉的事,相互鼓勵,相互安慰,等待回家的那一天。
三、斷腸人在天涯
在金門工作那些年,高秉涵對母親和家鄉的思念從來沒有消失過。平常似乎感覺不到,但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是最痛苦的。中國老話說 “ 每逢佳節倍思親 ”,高秉涵直到那時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每年大年初一,他都會一個人跑到山頂,對著大陸的方向大喊,喊什麼呢?就一個字:娘!每次喊完,都是聲嘶力竭,然後一個人在山頂上大哭。
余光中後來寫了一首詩《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這首詩就是高秉涵等流落台灣的大陸人的真實寫照。沒經歷過異鄉生活的人,很難真正體會到這首詩的含義。只有身在異鄉,才能真正明白什麼叫 “ 斷腸人在天涯 ”,對家鄉的思念達到極致的時候,真的就彷佛 “ 肝腸寸斷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陸和台灣關係比較緊張,高秉涵根本沒辦法回去。直到後來,1979年,高秉涵去國外出差的時候,偶然得知大陸也派了一個代表團,頓時心潮澎湃,他連夜寫了一封信,打算拜託大陸代表團帶回自己的家鄉。此時距離他1948年離家,已經過去了31年。
可信寫完後還沒等他交出去,這件事就被同伴偶然知道了。當時台灣對大陸有“ 三不政策 ”: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最終,迫於壓力,高秉涵沒有把信交出去。直到後來,他又輾轉通過一個美國朋友,才將這封信寄出去。
當時寫的收信地址是:山東菏澤,西北35里路,小高莊,宋書玉。高秉涵在信中說:娘,這麼幾十年,我還有這個毅力,還要活著,就是為了最後能夠活著見你一面,娘,你要等我活著回來。
信寄出去後一直沒有消息,高秉涵非常擔心信件遺失,但他也沒辦法,只能一直等。直到第二年5月12日,高秉涵收到了一封回信。
信剛拿到手的時候,高秉涵並沒有馬上看,他不敢看,因為怕看到不好的消息。他就一直拖著,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在妻子的鼓勵下,顫抖著打開了這封信。可剛看到第一句話,高秉涵就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哭聲——信是他弟弟寫的,弟弟和他說,母親早已經去世一年了。
高秉涵最不想看到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母親最終沒能得到他的消息,遺憾離開了人世。弟弟還告訴他,自從他走之後,母親一直思念著他,每年過年都會多放一雙碗筷,直到去世前,嘴裡依然念叨著他的名字;母親去世後,他曾在母親的枕頭下發現了兩樣東西:一個是高秉涵小時候的照片,一個是當年母親給高秉涵做的棉襖。
看到這些,高秉涵淚流滿面,三十多年的思念如今化為幻影。收到信的當天,一向兢兢業業從不缺勤的高秉涵,請假沒有去工作,他獨自待在家裡,望著天花板流淚。
當年因為戰亂,他被迫離開了家鄉。如今終於長大成人,卻不得不遭遇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 ”的痛苦。台灣和大陸明明離得這樣近,卻返回故鄉,這種痛苦猶如錐心刺骨。
四、生已是遊子,死不作遊魂
又過了幾年之後,1987年,在何文德等台灣老兵的強烈呼籲下,政府當局終於被迫答應開放老兵回鄉探親。於是從1988年開始,一批又一批台灣老兵登上了返鄉的旅途,此時距離他們離開大陸,已經有近40年。
但當時能返回大陸的老兵,其實只是一小部分,有很多老兵沒有回去,主要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或身體條件不允許。
當時高秉涵是台灣菏澤同鄉會的會長,經常組織無法返鄉的老兵,在家聚會。他們曾哭著對高秉涵說,自己這輩子是回不去了,將來有可能的話,懇請高秉涵將自己的骨灰帶回大陸。高秉涵忍痛答應了這個請求。
1991年,高秉涵終於回到了山東。家裡的老房子都不在了,親人也都已經離開了村莊。這個十三歲離家,年過花甲的老人,最終站在母親的墓前,大哭了一場。
不過,這次他不僅是一個人返鄉,而是帶著那些無法返鄉的台灣老兵的骨灰一起回家。當年,他們在台灣相聚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活著已做遊子,死後不做遊魂。”
當初高秉涵承諾過要帶這些遊子“ 落葉歸根 ”,如今他要踐行這個承諾。
他帶了菏澤老兵王士祥的骨灰罈。王士祥是他讀小學時的校工,外出時被抓壯丁,沒和妻女道別就到了台灣。後來王士祥在台灣一直沒有再婚,做水泥工賺辛苦錢,後來患肝癌病逝。他臨死前交待高秉涵:萬一有天可以回家了,你一定要把我的骨灰帶回菏澤村莊,交給我女兒。”高秉涵做到了。
他帶了一位同鄉桑順良的骨灰壇。桑順良當年在台灣當過警察,人很帥,但很奇怪的是一直不肯談女朋友。直到他去世後,人們才從他的遺書裡得知真相。原來他當年離家前,曾談過一個女朋友,名叫蕭娟娟。他在遺書中拜託高秉涵 :如果蕭娟娟還活著且沒有結婚,請把他的骨灰轉交給蕭娟娟;如果蕭娟娟已經死了,就把他的骨灰埋在蕭娟娟的墓旁邊。後來,高秉涵找到了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這麼多年過去了,她也一直沒有結婚。她收下桑順良的骨灰和遺書後,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他還帶了老兵吳全文的骨灰。1991年,吳全文的探親申請本來都已經批下來了,結果臨出發卻被查出肺癌晚期,不久後就病逝了。高秉涵幫忙把他的骨灰轉交給了他的母親。吳母抱著兒子骨灰,熱淚滿面 :白天盼,夜裡盼,盼回來的卻是一罈白骨...能看到白骨,我也如願了……然後緊緊握住高秉涵的手,感謝他不辭萬里,讓她們母子“ 團聚 ”。
從1991年開始,幾十年時間,高秉涵無數次往返大陸和台灣,幫助台灣的遊子“ 回家 ”。每次辦理骨灰返鄉,煩瑣的程序最長可能要花兩三年時間,而一時取不走的骨灰罈,就只能存放在家裡;有時甚至還要被迫夜宿墓地....
高秉涵幾十年如一日地奔波,不是簡單的誠信二字所能代替的。中國人離開講究落葉歸根,高秉涵太能理解這些老兵有家回不了的痛苦,所以他無論如何也要幫這些遊子“ 回家 ”。這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善良。
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少小離家,如今你回來了,雙手顫抖,你捧著的不是老兵的遺骨,一罈又一罈,都是滿滿的鄉愁。
2013年2月19日,高秉涵被評為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推薦人閻肅說 :高秉涵抱回的豈止百十個骨灰罐,抱回來的人心啊,成千上萬上萬。堅信著親情骨血相連,誰也隔不斷隔不斷。”
什麼叫血濃於水?這些老兵雖身在台灣,但心依舊想念著大陸,想念著故鄉,想念著親人。這种血濃於水的親情,不是一灣海峽所能阻斷的。
2012年獲得感動中國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