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4的文章

輸非輸,贏非贏!

圖片
  一位和尚上山砍柴歸來時在下山路上,發現一個少年捕到一隻蝴蝶捂在手中。 少年看到和尚說:“和尚,我們打個賭怎麼樣?”和尚問:“如何賭?”少年說:“你說我手中的蝴蝶是死的還是活的? 你說錯了,你那擔柴就歸我了。” 和尚同意,於是猜道:“你手上的蝴蝶是死的。” 少年哈哈大笑,說:“你說錯了。” 少年把手張開,蝴蝶從他手裏飛走了。和尚說:“好!這擔柴歸你了。”說完,和尚放下柴, 開心地走了。 少年不知和尚為何如此高興,但是看到面前的一擔柴,也顧不上細思,便高高興興地把柴禾挑回了家。父親問起這擔柴的由來。少年如實講了。 父親聽兒子說完,忽然伸手給了兒子一巴掌,怒道:“你啊你!好糊塗啊!你真以為自己贏了嗎?我看你是輸也不知道怎麼輸的啊!” 少年一頭霧水。 父親命令少年擔起柴,父子二人一起將柴送回寺院。少年的父親見到了那位和尚,說道:“師父,我家孩子得罪了您,請您原諒。”和尚點點頭,微笑不語。 在回家的路上,少年說出了心中的疑問。父親嘆了口氣,說道:「那位師父說蝴蝶死了,你才會放了蝴蝶,贏得一擔柴;師父若說蝴蝶活著,你便會捏死蝴蝶,也能贏得一擔柴。 你以為師父不知道你的算盤嗎? 人家輸的是一擔柴, 而贏的是慈悲啊。」 輸、贏、賺、賠,常常折磨我們自己一生。 常常在我們認以為自己贏了的時候,其實可能輸了更多。 這段話很有意思 : 有能力時,就做點大事; 沒能力時,就做點小事; 有權力,就做一點好事; 沒權力,就做點正經事; 有閒錢,就做一點善事; 沒有錢,就做點家務事; 動得了,就多做一點事; 動不了,就回憶開心的往事。 我們肯定都會做錯事,但要盡量避免做傻事,堅決不要做壞事。 生活其實沒啥事,一輩子也就這麼回事!

「大聖遺音」古琴

圖片
  王世襄伏羲氏「大聖遺音」古琴 龍池兩側所刻隸書:「嶧陽之桐,空桑之材,鳳鳴秋月,鶴舞瑤台。」以及鮮於樞的「困學」方印。 青玉軫足,細鏤縐結,為明朝所製。 琴身遍體蛇腹紋 鳳沼上方的 元朝書法家 鮮於樞 「玉振」方印 古代弦樂器中能夠流傳下來的只有古琴,而唐琴是存世最古的古琴。 「大聖遺音」 琴是傳世唐朝 古琴中最為完好的一件。琴腹內池的兩側有朱漆隸書款 “ 至德 丙申 ” 四字,表明此琴製於唐肅宗 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 四字款表明這是一件宮廷用物。 「大聖遺音」古琴 由四川 斫琴世家雷氏為皇室斫成的古琴 ,現存兩床, 另一床珍藏於 北京故宮博物院 。 其名取自王符 《潛夫論 ·潛嘆》中的「昔唐堯 之大聖也,聰明宣昭。虞舜 之大聖也,德音發聞。」 此琴為梧桐木斫,漆栗殼色間黑色,略有朱漆修補。此琴形制修長, 通長120厘米,肩寬20.5厘米,尾寬13.5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琴面漫圓如弓形,琴底的「龍池」是圓形,「鳳沼」為長圓鳳形,腹內納音微作隆起狀。琴的背面有銘刻,龍池上方以行草刻有「大聖遺音」4字,龍池下方刻有二寸大方印篆書「包含」2字,龍池兩旁刻著隸書銘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萬籟悠悠,孤桐颯裂」16字,全是古代同時鐫刻並填以金漆,腹內在池之兩側有珠漆隸書款「至德丙申」4字(即唐肅宗至德元年)。 該床琴自唐朝以來沒有經過大修,傳世琴中十分難見。 管平湖 認為這床琴是現存唯一具備《琴操 》中琴應該有的「九德」,即「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者。 古琴的斷紋指琴表面上因長年風化和彈奏時的震動所形成的各種斷紋。琴上有好的斷紋,不僅說明琴的歷史悠久,同樣也使古琴更加美觀,聲音更加松透古雅,音色更妙。 「大聖遺音」琴的斷紋看去像大蛇腹紋,在大蛇腹紋之間又出現若干細小的牛毛斷紋,這些斷紋是隨著漆質的老化而產生的。 唐代製琴的四川雷氏,真是如「雷」貫耳。整個家族自雷儼始,其後雷霄、雷威、雷缽、雷文、雷會、雷迅,皆是名滿天下的斫琴名家,其中又以雷威名氣最大。雷氏所製琴稱“雷琴”,著名唐琴如“春雷”、“九霄環佩”、“飛泉”、“玉玲瓏”等,都出自雷氏之手。 傳說雷威技藝傳自神人,他常在大暴風雪天獨往峨眉山,暢飲醉酒後戴著斗笠進入深山老林,聽風吹過樹木的聲響,從中辨別造琴良材。 王世襄與袁荃猷夫婦 銅套上金禹民先生所刻:「世襄荃猷,鬻書典釵,易此枯桐」十二字

梁山七器(青銅器)流失海外

圖片
天津博物館 清代道光年間,壽張縣梁山腳下道溝村幾個農民在地裡工作時,誤挖了被黃河淤泥掩埋的張良墓穴,發現 裡面有七件古物。考古專家經過追蹤考察,確定這是三千年前商 周時 期的青銅器,均屬國寶,被命名為「梁山七器」。 「梁山七器」為 大保方鼎一、大保方鼎二、小臣艅犀尊、太保簋、太保鳥卣、大史友甗、太保盉。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梁山七器現流散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現藏 天津博物館的西周太保鼎,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國內博物館的「梁山七器」。 「梁山七器」出土後,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熱捧、爭購,先被濟寧士紳收藏。清代楊鐸的《涵清閣金石記》最早記載:「濟寧鐘養田(衍培)近在壽張樑山下得古器七種:鼎三、彝一、盉一、尊一、甗一」清道光十六年,濟寧古董市場出現了「梁山七器」的身影,成書於道光二十三年的《濟寧金石志》中也有「梁山七器」的相關內容。 「梁山七器」現存各博物館去處 : 小臣艅犀尊現藏於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大保簋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大保方鼎一件藏於天津博物館 大保方鼎 ( 二 )  不知所蹤或 據傳藏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藝術博物館 太保盉不知所蹤 大史友甗保存在日本泉屋博古館 大保鳥卣則藏於日本白鶴美術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的西周 太保鼎 西周 太保鼎內銘文 「大保鑄」三字 「梁山七器」中的大保鼎,通高57.6公分、口長35.8公分、寬22.8厘米,重26公斤。整體造型為方形、四足修長,鼎口雙耳上浮雕雙獸,腹部四面用圓雕、浮雕技法,分別飾有蕉葉紋和饕餮雙獸紋。 大保鼎的內壁有「大保鑄」三字銘文,彌足珍貴。大保鼎因銘文而得名,同時也明確了器物和太保召公的關係。 大保鼎四角扉棱凸起,柱足中部裝飾圓盤,這在商周青銅器中是非常獨特、罕見的。大保鼎整個器物造型莊嚴厚重,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大保鼎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極高。 在我國古文字中,“大”和“太”字形一樣,其意相同,因此“大”就是“太”,大保鼎就是“太保鼎”。 「太保」是周朝官職稱謂,擔任太保的人,既是周王的輔弼重臣,又是最高的執政長官,地位顯赫。 《尚書》記載:「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左右。」《史記·週本紀》也說,「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 召公,姓姬名奭,居官數十載。因為他最初的采邑在召(今陝西岐山西南),故稱召公或召伯。周武王過世後,周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輔佐周成王。 大保簋 大保簋內銘文 「梁山七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