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2的文章

北宋真珠舍利寶幢

圖片
  蘇州瑞光塔 民國初年蘇州瑞光塔 瑞光塔,位於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區西南隅盤門內。瑞光塔是一座七級八面磚木結構樓閣式古塔。始建於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大約於天聖八年(1030年)基本落成。南宋淳熙十三年 ( 1186年 ) 寺僧重聾,稍復舊觀。後寺塔改為七級,名瑞光寺塔。清末太平天國之亂寺院毀於兵燹,僅存佛塔。 1978年4月12日傍晚,三名小學生到此遊玩,趁著夜色開始攀爬起了瑞光塔。當晚9:00左右時,這三人已經爬上了瑞光塔的第三層。其中一人摸到一些塔磚已經搖搖欲墜了,於是,他們把塔磚一塊塊抽出,隱約看到了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暗洞。而就是這個暗洞後來有了重大的發現。這三個孩子對這個暗洞特別好奇,所以就拿出來了一塊已經動搖的磚頭想扔到洞裡面去,可是誰知道他們居然可以聽見回聲,所以這三個膽子比較大的孩子就想著爬到洞裡去看看那裡面到底有什麼,爬到地洞裡之後,他們發現裡面有一個通體漆黑的大箱子。小學生回到了家裡把他們發現寶箱的事情跟自己的爸媽講了,家長們心裡猜測這沒準就是特別難得的歷史文物,第二天,這三名小學生的家長相約來到蘇州姑蘇區派出所報案。公安幹警得知此事後,立馬聯繫蘇州市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了解了這件事以後馬上就去了那裡,他們把現場給封鎖了,然後小心謹慎地把瑞光塔的第三層給撬開,然後他們就能看見在地穴的中間放了一個高達一米的木頭盒子,盒子上寫了「真珠舍利寶幢」這幾個字。 文物專家們把這個木函給打開,他們驚訝地看到這裡面居然還藏著一個上面有彩繪的小木函,它是由銀杏木製作的,盒子的裡面還刻有些「大中祥符六年四月十八日記」這幾個字,專家就通過他們發現的信息推測這件寶物應該是在公元1013年才打造出來的,它是宋真宗年間的珍寶,這距離孩子們發現它已經過去了965年 !一件曠世國寶就此橫空出世,瑞光塔發現如此稀世珍寶之後,文物部門給予這三名小學生的家長每位獎勵500元。北宋真珠舍利寶幢現藏蘇州博物館 。 北宋真珠舍利寶幢 盛裝真珠舍利寶幢楠木盒,寬42.5公分,高124公分 北宋真珠舍利寶幢,北宋大中祥符六年 ( 1013年 ) ,高122.6公分。1978年被三名小學生在瑞光寺塔第三層天宮中發現,發現之初被放置於兩層木函之中。主體部分由銀杏木製成,四面彩繪著四大天王的形象。彩繪內函高124公分,用銀杏木做成,木函的內壁上寫有 “ 大中祥符六年 ” ,也就是公元10

玉碟

圖片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玉牒庫 皇族宗譜稱作玉牒,寓意皇家子孫“金玉之貴”。我國自唐代起歷朝歷代均修玉牒,不過由於朝代更迭、戰火頻發,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皇族宗譜只有清代玉牒。在這些大小各異、厚度不等的書冊中蘊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清代玉牒分滿、漢兩種文本,自順治十三年(1656年)題準,每十年編續一次,在清代共編26次,民國後到1921年又修兩次。分帝系,支系等。清代玉牒為清代皇室家譜,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家譜,是中國唯一完整系統保存至今的皇室家譜。目前我國保存清代玉牒的只有兩個地方,一處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另一處是遼寧省檔案館。 清代玉牒是專門記錄皇室貴族世系、輩分、性別以及親族關係的宗族譜。順治十二年(1655年)規定,每十年纂修一次玉牒,“存者朱書,歿者墨書”。即纂修玉牒時,在世之人名字用紅筆書寫,離世之人名字用墨筆書寫。屆時開設玉牒館,由皇帝欽定正副總裁,下設總校閱官等多名官員輔修。清代規定以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為本支,稱為宗室,入黃冊。而其他與努爾哈赤同一曾祖不同父之人為旁支,稱為覺羅,入紅冊。為區分方便,宗室腰繫金黃色緞帶,俗稱 “ 黃帶子 ”,覺羅腰繫紅色緞帶,俗稱“ 紅帶子 ”。宗室玉牒又分帝系、列祖子孫、列祖女孫三個系統,覺羅玉牒分子孫、女孫二個系統。 宗室玉牒、覺羅玉牒 宗室(直系)玉牒 宗室(旁系 覺羅 )玉牒 帝系,是將皇帝直系單獨編纂成冊,以突出帝位傳承脈絡和至高無上的地位。列祖子孫有豎格、橫格兩種編修方法,列祖女孫只修豎格玉牒,每種都有滿、漢兩種文本,覺羅玉牒也是如此。橫格玉牒反映皇室家族的輩分,每頁十一至十八橫格不等,每一橫格代表一個輩分,輩分最高者寫於卷首第一橫格,其子孫後裔按輩分依次遞減,內容記載的也非常簡單,只有姓名、職銜和封爵等內容。豎格玉牒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譜序,即玉牒的編纂說明。第二部分是正文,每頁十五列豎格,一般1至2格記載一個人名,反映同一輩分宗室男女的詳細情況。順治十八年(1661年)第一次纂修玉牒時,規定子孫在豎格玉牒中需要記載的內容為何時生人、何時亡故、母妻姓名等,女孫則記錄何時生人、何時亡故及何時婚配、夫婿的官職和品級以及亡故年月等內容。 清代玉牒不同於平民家譜,宗室覺羅女子也應冊入譜,皇族繁衍情況更加完整詳盡。分別用黃、紅色綾子做冊籍封面,裝幀華美、紙張考究,使用滿漢兩種文字繕寫,書法雋秀,不僅具有史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