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感概 》

圖片
  年近七旬的交大 女教授寫的文章 不能讓下一輩看到的 《 感概 》 我已是幾次住女兒家了。 我看到了孩子們的富足、前衛、潮流生活,很羡慕。 但是,就有那麼點想不通: 他們如此完美了,我們老人們為什麼還要節衣縮食地"接濟"人家? 他們的化妝品有多少? 隨意買,經常買,剛打開又買,以至於一堆一堆地,過期呀也不知道,而後扔掉,再扔掉……。 他們的衣服,自組織新家庭,就沒有帶來以前的舊衣服,全是新買的 ……。 他們的零食 五花八門,五湖四海。 一袋袋、一瓶瓶、一盒盒、隨意一款就是一袋白麵與一桶胡麻油的錢。 他們的冰箱裡應有盡有,卻經常去飯店。 他們的工資,掙多少也是每月花光。 他們給大人們的禮物,也就是那麼一點點,一點點…..。 我們,至今節儉,腦子裡想的仍是~~能省則省,不多花一分冤枉錢 。 我們買打折的、買低廉的、買一口口兒想吃的,攢下的大把的錢,然後悄無聲息地,傾力補貼給兒孫們。 下一代用得著嗎? 下一代理解嗎? 下一代感恩嗎? 是存在代溝? 是時代不同? 她們豐衣足食後,本應該從收入中提取起碼的儲備金。 以保障贍養老人的資金、孩子的成長教育金、自身的各種失業、意外、次及養老金……等不時之需。 要承擔他(她)們應擔當家庭責任呀。 也許我們這一代並不知道,當我們奉為稀罕的食物,給孩子們帶去後 ,人家至今在那擱著、晾著,根本不屑一顧。 一旦忘記了,很可能會 毫不心痛地扔掉。 我們給人家是當地的商品,人家卻想的是外地的商品。 我們好不容易去外地給人家帶了禮物,人家卻又說喜歡國際的。 我們為什麼不在自已有生之年,大方一把吃盡自己所想吃的地方小吃、特色餐飲 ? 走出家門去享受大自然,趁著腿腳還靈便,有計劃地到全世界各地逛 一逛,放鬆心情欣賞一下美麗風景呢? 我們有什麼必要,為他(她)們的不懂事而買單呢? 我們應當 教給她(他)們儲蓄的方法。教給她(他)們放遠格局謀,化為未來的道理。 至於您的錢款財物,還是留給已落後時代的自己吧……! 趕快行動,從改變觀念做起,全面改良自己的生活習慣。 換一種活法,想方設法活出吾輩的精氣神。 不然就再沒機會啦! 此文轉給 朋友圈所有有同感的同學、親人、好友們,共讀、共鑒、自省! 大家共勉,遠離下流老人國! 一羣老人的心聲。 值得大家一讀再讀。

元 趙孟頫《人騎圖》

圖片
趙孟頫《人騎圖》 趙孟頫《人騎圖》 趙孟頫《人騎圖》全幅 《 人騎圖》卷首乾隆皇帝的 " 太上皇帝之寶 " 印璽 《人騎圖》是元代畫家趙孟頫於1296年創作的紙本設色畫,該圖繪一烏帽朱衣人,騎馬徐行。人物意態閒雅寧靜,衣紋鐵線描,駿馬造型準確,筆墨工穩,不作誇張。圖畫一著唐代官服者執鞭騎馬,儀態雍容不凡,很可能是趙孟頫的自寫小像。 幅上有作者款:“ 元貞丙申歲(1296年)作,子昂。鈐朱文印兩方 " 趙氏子昂 ”、“ 澄懷觀道 ”。又自識:“ 畫固難,識畫尤難。吾好畫馬,蓋得之於天,故頗盡其能事。若此圖,自謂不愧唐人。世有識者,許渠具眼。大德己亥(1299年)子昂重題。卷末自題云:" 自少年便愛畫馬,爾來得見韓幹真跡 三卷,乃始得其意云。 印“趙氏子昂”。 引首有乾隆帝書 “ 深得穩意 ” 4大字。 此卷匯集了趙孟頫弟趙孟籲、侄趙由辰、子趙雍和趙奕、孫趙麟趙氏家族五人的題跋。後隔水自題一段,又有趙孟籲、趙雍、趙奕、趙由辰、趙麟、倪淵、宇文公諒、也先溥化、程郇、陳潤祖、何頤貞、釋文信、朱景淵、清乾隆帝等題跋。有安國、袁夢鯉、項元汴、王時敏、王掞等歷代收藏印記近200方。 乾隆帝書 “ 深得穩意 ” 4大字 1296年,趙孟頫因觀唐代韓幹所繪《圉人呈馬圖》而仿作《人騎圖》。 ,紙本設色,畫縱30公分,橫52公分 ,全卷橫670公分 。此圖為 趙孟頫 43歲時所作,代表了他早期人物鞍馬風格。 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人騎圖》的人物鞍馬帶有樸拙古意。畫家使用近似正圓弧的線條組合成馬身,與畫中輕拉繮繩的男子坐姿形成穩定的三角構圖,為畫面帶來穩定的平衡感。人和馬靜置在空白畫幅中,彷彿凝結了時間。 圖中多用鐵線描法及遊絲描繪出,細勁秀潤,造型生動自然,體現出濃郁的唐代遺風。作者在此圖中表現出對唐人畫法的刻意追求和對古人精華的繼承發揚。他曾經説:“宋人畫人物,不及唐人遠甚,予刻意學唐,殆欲盡去宋人筆墨。”而在自題中更寫到:“此圖不愧唐人”,説明他對自己這幅畫藝術成就的肯定。 本幅上有 趙孟頫 款識:「元貞丙申歲(1296年)作,子昂。」鈐朱文印兩方:「趙氏子昂」、「澄懷觀道」。又自識:「畫固難,識畫尤難。吾好畫馬,蓋得之於天,故頗盡其能事。若此圖,自謂不愧唐人。世有識者,許渠具眼。大德己亥(1299年)子昂重題。」印:「趙氏子昂」。 畫上...

韓幹 圉人呈馬圖

圖片
韓幹  圉人呈馬圖 韓幹  圉人呈馬圖全幅 韓幹  圉人呈馬圖 韓幹  圉人呈馬圖上乾隆皇帝印鑑 《圉人呈馬圖》是唐玄宗時期的畫馬名家韓幹的傳世作品。 縱30.5公分,橫51.1公分,絹本設色,現藏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此幅繪一牧馬人牽馬,並轡而行。 生動地表現了駿馬的體態神情,準確、凝煉、真實。 牧馬人的形象威武、生動,頭戴虎皮帽,身穿胡人長袍,臉部表情凶悍,眼部的皺紋和兩頰的鬍鬚表明其歷經滄桑。 駿馬壯碩雄健,神采奕奕。 韓 幹 ,唐代著名畫家。 京兆(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大樑(今河南開封)人。 生卒年不詳 ( 約706年-783年 ) ,約活躍於開元天寶間。 曾任太府寺丞。韓幹少年時只是一名酒店的僱工,後來被詩人王維賞識,資助他學畫,學成後被召為宮廷畫師,初師曹霸,後自獨善。官至太府寺丞。畫藝較全面,善畫人物畫像,尤善畫馬,重視寫生,皇帝命他拜當時畫馬名家陳閎為師,他不聽命,說 : 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師也。由於他重視寫生,所以畫馬超過古人,韓幹 畫馬能以真馬為師,比例準確,體形肥碩、健壯,態度安詳,被杜甫稱為“  幹 唯畫肉不畫骨 ”,具有盛唐風格 , 後代畫馬名家如李公麟、趙孟頫都曾向他學習, 韓幹 還畫過許多肖像畫和佛教宗教畫,但傳世不多 。 今有《照夜白圖》、《牧馬圖》傳世。 韓幹  圉人呈馬圖局部 韓幹圉人呈馬圖於清末流出皇宮 ,隨後輾轉易手 ,最終流失海外 , 現藏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人生50句話 !

圖片
「這50句話非常有意思,讀了幾十年書, 還真不如讀懂這些話」: 1、蜘蛛: 能坐享其成, 靠的就是那張關係網。 2、蝦: 大紅之日, 便是大悲之時。 3、天平: 誰多給一點, 就偏向誰。 4、瀑布: 因居高臨下, 才口若懸河。 5、鋸子: 伶牙俐齒, 專做離間行為。 6、氣球: 只要被人一吹, 便飄飄然了。 7、鐘錶: 可以回到起點, 卻已不是昨天。 8、核桃: 沒有華麗的外表, 卻有充實的大腦。 9、指南針: 思想穩定, 東西再好也不被誘惑。 10、花瓶: 外表再漂亮, 也掩不住內心的空虛。 11、 你永遠都不會知道, 明天和意外, 哪個會先來! 12、 人生短短數十載, 最要緊是滿足自己, 不是討好他人。 13、 鐵飯碗的真實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 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 14、 真壞人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假好人。 15、 被恨的人, 是沒有痛苦的; 去恨的人, 卻是傷痕累累。 16、 人之所以活的累, 是因為放不下架子, 拿不開面子, 解不開情結。 17、 小時候, 幸福是很簡單的事; 長大了, 簡單是很幸福的事! 18、 婚姻不是1+1=2, 而是0.5+0.5=1。 即,兩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個性和缺點, 然後湊合在一起才完整。 19、 夫妻倆過日子要像一雙筷子: 一是誰也離不開誰; 二是什麼酸甜苦辣都能一起 嘗。 20、 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 21、 所謂門檻, 過去了就是門, 沒過去就成了檻。 22、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的食物, 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 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23、 人要有三平心態: 平和、平穩、平衡。 對自己要從容, 對朋友要寬容, 對很多事情要包容, 這樣才能活的開心。 24、 人生的第一個青春是上帝給的; 第二個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25、 一個人的快樂, 不是因為他擁有多少, 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26、 昨天是一張廢棄了的支票, 明天是一筆尚未到期的存款, 只有今天是你可以支配的現金。 27、 揮不去的是記憶, 留不住的是年華, 拎不起的是失落, 放不下的是情感, 輸不起的是尊嚴。 28、 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樣,一直在流; 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風吹樹葉,風吹一下,就動一下,風不吹,就不動。 29、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30、 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

要當幾流父母 ?

圖片
梁啟超在日本攝 1903年 近代史上,有這麼一位父親,堪稱天下父母的典範。他不但自身學識過人,教育出的子女也都是國之棟樑。這位偉大的父親就是梁啓超。 梁啓超共有九個子女: 長子梁思成,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次子梁思永,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五子梁思禮,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梁家其他幾位子女分別是詩詞研究專家、軍官、圖書館學專家、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曾做出不凡的成績。 所謂 “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這在近現代家族史上極為罕見。梁家滿門才俊,主要歸功於梁啓超的教育理念。 【三流父母,做保姆】 傳統的中國家長,習慣做孩子的保姆。老一輩人管教孩子,最容易產生這種情況。他們含辛茹苦撫養子女,將大把時間、精力、金錢,盡數投入到孩子的衣食住行上。認為只要孩子吃得飽、穿得暖,身體茁壯結實,就盡到了為人父母的責任。須知, “ 養育 ”不單需要 “ 養 ”,“ 育 ” 的作用更加關鍵。這種傳統的保姆式教育,催生出一大批生活上不能自理、精神上無法自立的“巨嬰”。 【二流父母,做教練】 當今大多數家長,熱衷於做孩子的教練。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逼迫子女學習各種技能,只為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誕生了一大批虎媽、狼爸。“ 每天挨頓罵,孩子進北大 ”,這是 “ 中國式狼爸 ” 的宣言。他們的認知、孩子是民,家長是主。 家長代替孩子做主,才是對孩子的人生負責。接受這樣的教練式教育,孩子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很容易導致精神崩潰。梁啓超非常不贊成這種填鴨式的教育。他在書信中對子女說:“ 學習不必太求猛進,像裝罐頭樣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見得便會受益。” 女兒梁思莊剛到國外學習,一時無法適應。梁啓超在信中勸勉:“ 你們兄妹各個都能勤學向上,我對於你們的功課絕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他說: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築得厚越好。如果做成一個人,智識自然越多越好;如果做不成一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 可見梁啓超十分重視對子女進行人格教育,認為首先要做健全的人,其次才是做學問。而所謂的成績和分數,不過是些浮於表面的東西。 【一流父母,做榜樣】 教育出好孩子並不難,只需堅持一個原則,就是以身作則。你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後就會孝順你;凡是你不希望孩子做的,自己首先就不要做,如此而已。 梁啓超是個說一不二的實幹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