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灼艾帖》
歐陽修的《灼艾帖》全幅
歐陽修的《灼艾帖》
《灼艾帖》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行楷書書帖,紙本,冊頁,縱25公分,橫18公分,6行69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是歐陽修傳世書法中的代表作,內容主要是對友人的病況表示關切。此帖本幅及前後隔水鈐“吳郡張口”“仲口”“世昌”(半印)“儀周鑑賞”“德量審定”“希逸”“江德量鑑藏印”以及項元汴、張珩等鑑藏家印記。帖中“見發言”的“發”即歐陽修長子歐陽發。所謂“灼艾”,即針灸。
關於歐書特點,蘇軾評價說:“公用尖筆幹墨作方闊字,清眸豐頰,進退曄如。”李東陽在帖後的詩跋中稱讚歐書“宋代書家自不孤,當時只許蔡君謨。若將晉* 真印,此老風流世亦然”。此帖曾經項元汴、安岐、江德量鑑藏。清安岐《墨緣匯觀上編》著錄。
《灼艾帖》原文:
修啟,多日不相見,誠以區區。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權也。亦有閒事,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
《灼艾帖》譯文:
歐陽修煩請,多日沒有見面,聊表誠摯之情。歐陽發曾接受過中醫的艾灸治療,不知道你體內感覺怎麼樣?哪天我在家的話,或許能夠看看。這類中醫還有的,不是非常簡單的醫治,功夫還是較深的,完全有它內在道理,是一門學問。如果有空的話,希望能夠見個面。不一一說了。再次叩拜。
圖為李東陽在帖後寫的跋
【釋文】
醉翁常恨作書難,道是撐船上急灘。畢竟晚年多自得,盡留風韻與人看。宋代書家自不孤,當時只許蔡君謨。若將晉法論真印,此老風流世亦無。——崔禮部傑得歐公真跡,閒為之三復居玩,因題之二絕。正德己巳正月六日,後學李東陽。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聖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曆中任諫官,支持範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諡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緻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爲《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