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相佈施:其實只是一瓶水錢

 


久未聯繫的好友病了,去看她時,她正倚在床頭,手捧一大把藥,病懨懨的樣子。床頭的窗台上,一盆綠蘿長得正嫩,青翠欲滴,與友人病中的顏容成為鮮明的對比。
我說:「好漂亮的盆栽呀!」
她說:「唉,別提了!提起來心裡就不好受。」
然後,她就給我講了以下的故事:
那天買菜回家的路上,看見路邊有一賣小盆栽的板車,賣貨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婦女。也許是正午時分吧,一個顧客也沒有。朋友選中了一盆綠蘿。
賣盆栽的女攤主說:五十元一盆。
按照路邊攤的慣例砍價,朋友說:「三十元吧!」
搖頭:「不行!不過生意難做,就少個五元吧。」
朋友看有鬆動,繼續砍價:「那三十五元吧。」
攤主說:「大姐,三十五元真賣不了。」
最後,終於以四十元成交了。
朋友心滿意足地掏出五十元銅板付錢,在找錢的時候,她聽到了讓她一直難過至今的一句話:
「唉,其實我才賺你不到五元,連一瓶水都買不了……」
被這一聲輕輕的嘆息擊中,朋友僵住了接錢的手。在那一刻,我想,一定是她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被打動了。
她對那女攤主說:
「那算了吧,別找錢了,你就拿去買瓶水喝,這大熱天的 …。」
那攤主不依,堅決地把十元銅板塞進朋友的手中,口裡一直在說:「說好了的、說好了的……」
也許是顧及面子,朋友沒有再跟她當街拉扯,拿著零錢就回家了。
她說:「好多天了,我心裡一直難受。你說,我為什麼要死賴著跟人家砍價?天那麼熱,她一個人拉那麼重的一車東西,也沒個男人幫她。
即使按她出的價錢買,她又能賺多少?這幾塊錢在咱們眼裡算什麼?可能她連一頓飯錢都不夠!
我這不是有毛病嗎?好像不跟人家殺個價就不舒服似的。
平時捐錢,一捐就是好幾千幾百的,為什麼跟這些生活不容易的人斤斤計較?」
她的一席話,讓我在一瞬間明白了什麼是「住相佈施」。
別說是普通的信眾了,即使是學佛、皈依很多年的居士,有多少能瞭解如來真意?
《金剛經》念了幾百遍,不知佛所說何意?不知佛為什麼不讓我們住相佈施?
我們願意捐款造廟宇、塑金身,因為我們希望種福田能讓法喜長久駐世。但是,誰沒有過討價還價、錙銖必較的經歷呢?有多少人,願意把錢給身邊生活困苦的人?有多少人願意讓那些每日以體力討生活的人從自己手裡多掙那怕是幾塊錢?
我們習慣了在菜市場討價還價,卻沒有看到他們披星戴月的辛苦。我們習慣了享受送餐、快遞、搬運、洗車、擦鞋等生活的便利,卻從來沒有想到他們微薄的收入。甚至,我們都沒有正眼看過他們,沒有給過他們真誠的微笑。
「只是一瓶水錢!」
真的,有時候爭來爭去的,不過是一瓶水錢。那些討價還價的精明,不過是人我的執著和貪心的變種。
佛說的不住相佈施與住相佈施在形式上沒有差別,只是「心態」不同。
一個是人間的善舉,一個是般若智慧的隨順慈悲;一個是迷中行,一個是悟中行。
用什麼心態去行善其實是一種刻在骨子裏的性格,誰也勉強不得,也學習不來。
不過,人如果願意行善其實都是值得鼓勵的事。住相與不住相是個人領悟力層次的問題。
佈施的真正意義,在於逐漸訓練自己放寬心量、放下貪慾。所以,不住著一切對境的佈施,才是真正的佈施。
無可避免的經濟衰退與災難正席捲著全球,在這一波洶湧的浪潮中,會有更多的人生活艱難。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裏,要儘可能慈悲地幫助身邊碰到的每一個人。小到一個微笑,大到一張鈔票,讓人人感慨「如今生意難做」的同時,體會到善心的力量。
其實只是一瓶水錢!僅僅是多付一瓶水錢,就可以讓對方不至於那麼窘迫,就可以讓對方稍微地舒心。而你自己可以不必在悔恨的情緒裏頭停駐那麼久,睹物傷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分離卻成永別

爸爸和他的勤務兵

《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