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澄心堂紙帖》
《澄心堂紙帖》
《澄心堂紙帖》為蔡襄寫於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九月九日重陽日的致友人書信,又名《澄心堂帖》。文僅六行五十四個字,縱高為二四.七公分,橫寬為二七.一公分。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全文以行楷寫成,結體端正略扁,字距行間寬緊合適,一筆一畫都甚富體態,工緻而雍容。信札署有 “ 癸卯 ”(1063年)年款,時蔡襄年52歲,《澄心堂紙帖》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書風的代表之作。宋代士大夫講究生活品味,對於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寫此一信札,便是為了委託他人代為製作、或是搜尋紙中名品 “ 澄心堂 ” 紙。
澄心堂紙原為五代南唐時徽州地區所產的宣紙,據稱其紙表面猶如卵膜,質地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南唐李後主煜(九三七~九七八)命宣城工人以楮皮精細的纖維,經由加工、砑光,及塗蠟,質地甚佳,長者可達五十尺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因李後主喜愛這種紙,曾特地建造「澄心堂」來貯藏,因此而得名,是以澄心堂紙便成為後世藝林瑰寶,被評為中國造紙史上最好的紙。李煜將“澄心堂紙”視若珍寶,僅在獎賞有功大臣時才會賜出一些,所以傳世極少。宋滅南唐後,其工藝亦失傳,因而,流傳下来的澄心堂紙也就更加珍貴。
蔡襄對澄心堂紙情有獨鍾,根據宋人梅堯臣(一○○二~一○六○)詩文的描述:「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舉簾勻割脂,焙乾堅滑若鋪玉,一幅百錢曾不疑。」其製作過程在冷冬下進行,因而紙質堅滑如玉,書寫時運筆的輕重濃淡,皆能清晰可見,蔡襄十分愛惜此一珍貴的澄心堂紙,因而寫了這篇書札,亦見其對於文房用具的重視與用心。後來的書法家對這種紙的最高評價是「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由於澄心堂紙品質極好,但傳世極少。北宋的書法家蔡襄試圖復原,但是沒有成功。
《澄心堂紙帖》高清圖
《澄心堂紙帖》筆法於溫柔恬淡中,蓄晉人風韻,然仍見顏書血脈;此帖以二王楷行書之跡,出入於顏真卿、虞世南的筆意。此作秀妍恬淡,有晉唐韻致,以行楷寫成,結構端正略扁,工緻而雍容,是他晚年端重書風的代表作。
《澄心堂紙帖》原文 :
澄心堂紙一幅。闊狹厚薄堅實皆類此乃佳。工者不願為。又恐不能為之。試與厚直莫得之。見其楮細。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陽日。襄書。
《澄心堂紙帖》譯文 :
這是一幅澄心堂紙,闊狹,厚薄堅實都類此才是好紙。然造紙的工人多不願為,或許是怕無法達到如此高品質的紙質。若試著給予較厚的酬勞,也不一定能辦得到。觀見來函所用紙質細緻,應能做到與此相同的水平吧。若方便時求紙一百幅。癸卯重陽日。蔡襄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