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澄心堂紙帖》

 

《澄心堂紙帖》


《澄心堂紙帖》為蔡襄寫於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九月九日重陽日的致友人書信,又名《澄心堂帖》。文僅六行五十四個字,縱高為二四.七公分,橫寬為二七.一公分。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全文以行楷寫成,結體端正略扁,字距行間寬緊合適,一筆一畫都甚富體態,工緻而雍容。信札署有 “ 癸卯 ”(1063年)年款,時蔡襄年52歲,《澄心堂紙帖》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書風的代表之作。宋代士大夫講究生活品味,對於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寫此一信札,便是為了委託他人代為製作、或是搜尋紙中名品 “ 澄心堂 ” 紙。

澄心堂紙原為五代南唐時徽州地區所產的宣紙,據稱其紙表面猶如卵膜,質地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南唐李後主煜(九三七~九七八)命宣城工人以楮皮精細的纖維,經由加工、砑光,及塗蠟,質地甚佳,長者可達五十尺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因李後主喜愛這種紙,曾特地建造「澄心堂」來貯藏,因此而得名,是以澄心堂紙便成為後世藝林瑰寶,被評為中國造紙史上最好的紙。李煜將“澄心堂紙”視若珍寶,僅在獎賞有功大臣時才會賜出一些,所以傳世極少。宋滅南唐後,其工藝亦失傳,因而,流傳下来的澄心堂紙也就更加珍貴。

蔡襄對澄心堂紙情有獨鍾,根據宋人梅堯臣(一○○二~一○六○)詩文的描述:「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舉簾勻割脂,焙乾堅滑若鋪玉,一幅百錢曾不疑。」其製作過程在冷冬下進行,因而紙質堅滑如玉,書寫時運筆的輕重濃淡,皆能清晰可見,蔡襄十分愛惜此一珍貴的澄心堂紙,因而寫了這篇書札,亦見其對於文房用具的重視與用心。後來的書法家對這種紙的最高評價是「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由於澄心堂紙品質極好,但傳世極少。北宋的書法家蔡襄試圖復原,但是沒有成功。





《澄心堂紙帖》高清圖


《澄心堂紙帖》筆法於溫柔恬淡中,蓄晉人風韻,然仍見顏書血脈;此帖以二王楷行書之跡,出入於顏真卿、虞世南的筆意。此作秀妍恬淡,有晉唐韻致,以行楷寫成,結構端正略扁,工緻而雍容,是他晚年端重書風的代表作。


《澄心堂紙帖》原文 :

澄心堂紙一幅。闊狹厚薄堅實皆類此乃佳。工者不願為。又恐不能為之。試與厚直莫得之。見其楮細。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陽日。襄書。

《澄心堂紙帖》譯文 :

這是一幅澄心堂紙,闊狹,厚薄堅實都類此才是好紙。然造紙的工人多不願為,或許是怕無法達到如此高品質的紙質。若試著給予較厚的酬勞,也不一定能辦得到。觀見來函所用紙質細緻,應能做到與此相同的水平吧。若方便時求紙一百幅。癸卯重陽日。蔡襄書。


蔡襄


福建武夷山茶博園蔡襄雕像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興化軍仙遊縣唐安鄉連江裏青澤亭境蔡坑(今福建省仙遊縣楓亭鎮九社村蔡坑自然村)人 。北宋名臣,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蔡襄登進士第,先後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等職,在朝為諫官時,以直言著稱。後數度外出,歷知泉州、福州、開封府事。宋英宗即位後正授三司使,再以端明殿學士出知杭州。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贈少師,諡號“忠惠”。

蔡襄為官正直,所到之處皆有政績。在福州時,去民間蠱害;在泉州時,與盧錫共同主持建造洛陽橋 ;在建州時,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驛道松,主持製作北苑貢茶 “ 小龍團 ”。所著《茶錄》總結了古代製茶、品茶的經驗;《荔枝譜》則被稱讚為 “ 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 ” 。

蔡襄擅長書法,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為宋代著名書法家,其書法楷行皆妙,尤以 “ 飛白散草 ” 為最。書跡傳世有碑刻《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墨跡有《謝賜御書詩》和書札詩稿等。詩文清妙,造詣較深,有《蔡忠惠公文集》傳世,內集詩歌370首,雜文584篇、奏議64施展。流傳下來的墨跡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陶生帖》、《郊燔帖》、《澄心堂帖》、《扈從帖》、《暑熱帖》、《遠蒙帖》、《離都帖》等,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等。


蔡襄《離都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分離卻成永別

爸爸和他的勤務兵

改變人生觀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