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2的文章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圖片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全幅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自書告身又叫《顏真卿自書告身帖》,楷書,紙本, 凡33行,計255字,結銜小字13行。後面有蔡襄、米友仁、 董其昌跋。是顏真卿於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委任為太子少保時自書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憑,相當於後世的委任狀(任命書) , 顏真卿寫這篇告身時已是七十二歲高齡。他的書法也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一年他還書寫了《顏氏家廟碑》,和《自書告身帖》同是他晚年的傑作,歷來為世所珍重。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書道博物館。 《自書告身 帖 》為內府舊藏 之物, 帖前有乾隆「唐顏真卿之告」 六字 ,之後 御書十餘行,隔水綾上覆嵌御書數行。帖 後面有蔡襄、米友仁、董其昌跋。蔡跋:「魯公末年告身,忠賢不得而見也。莆陽蔡襄齋戒以觀,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米跋:「右顏真卿自書告。紹興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覽、審定。」是帖曾收入宋內府,後又曾為南宋韓 侂 胄、賈似道,明韓逢禧,清梁清標、安歧以及清內府收藏,後賜與恭親王奕訢。鈐有「紹興」、「內殿秘書之印」、「安歧之印」、「乾隆御覽」、「恭親王章」等鑒藏印。 《自書告身 帖 》 因何出宮有二說。一說《中國書法全集》顏真卿卷內稱「清梁清標、安歧以及清內府收藏,後賜與恭親王奕訢」,為清宮賞賜奕訢之物。此說當因內有「恭親王章」、「正誼書屋珍藏圖書」等印為據。另一說而從《翁同和鑒藏大系略稿》知,此件為1 861年英法 聯軍攻入圓明園之後遭劫流出清宮外的。 由於《 自書 告身 帖 》流傳有錄,又經歷代叢帖刻入及部分書畫典籍著錄,所以歷來被人視為顏真卿真跡。但今人曹寶麟、朱關田經過考證,各自認為此帖並非真跡。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高清圖 帖首乾隆手書題字 米友仁跋: “右顏真卿自書告。紹興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覽審定。 蔡襄跋: “魯公末年告身,忠賢不得而見也。莆陽蔡襄齋戒以觀,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 董其昌跋:   官告世多傳本,然唐時如顏平原書者絕少。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盪者又絕少。米元暉、蔡君謨既已賞鑑矣,餘何容贊一言。董其昌。   顏真卿(709-784,一説709-785),字清臣,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 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

博士畜牲子女

圖片
  退休教授養出8個博士,92歲被棄養老人院,渾身尿騷長褥瘡嘆:讀到博士,連孝字都不會寫。 冬天飄雨的台北縣八里,空氣中始終是潮濕的味道。又濕又冷的天氣,我被主管派來採訪安養中心的發言人,因為這裡有個92歲的老人家,在最近這8個月來,子女沒有代繳費用。 安養中心發言人告訴我,她聯繫了老人在美國的8名子女,有的沒接電話;有的則說,老父親在台灣的生活費用,都是由住在德州達拉斯的大哥負責,「去找我大哥」,就掛了電話。 安養中心「免費」照顧老人8個月,舉凡牛奶、尿布、鼻胃管餵食、餵藥……一切生活所需,全照應。「我們這裡還要照顧其他老人,大家都有付錢,唯獨這位老人,已經8個月了,家屬都沒付費」。 安養中心發言人帶我去老人的房間。門一打開,霉味及尿騷味,撲鼻而來。老人神智不清、長期臥病在床,已經長了褥瘡,從濃濃的尿騷味研判,尿布應該一整天都沒換。 昏睡中的老人,頭上戴著脫了線的毛線帽,孱弱的身軀蜷曲在棉被裡。他不知道我們正在拍攝錄影。 我摸了摸他的棉被,不知道是空氣潮濕、還是棉被已經被尿濕沒有更換,這樣嚴寒的冬天,一條濕棉被,怎麼蓋都是冷。 安養中心選擇主動通知媒體採訪,希望藉由傳播報導的力量,讓老人的8名子女能夠「良心」發現,趕緊跟安養中心聯繫付錢。 「我們沒辦法這樣免費照顧下去,這是我們的最後通牒,從現在起一個月內,子女再不付錢,我們拒收這位老人」。 發言人話講得重,心卻是軟的。她告訴我這位老人的家庭背景。 老人家是大學教授退休,妻子早逝,他獨自拉拔8名子女長大,8個孩子也很爭氣,全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並且在美國成家立業。 老人很以這8個孩子為榮。老人的大兒子要創業,老爸爸把退休金匯給了這個大兒子;看到大哥拿了老爸的錢,其他子女接著找理由跟老爸要錢。老人家把財產都給了子女,身體出狀況後,大兒子回台灣一看,決定把老父親送到安養中心。 剛開始的幾年,安養中心還有收到美國匯來的錢,但是就在採訪的那一年,安養中心怎麼打電話,都聯繫不到老人的大兒子。輾轉打給其他子女們,沒有人願意出錢,全都推給大哥。 「我把老人家現在貧病交迫的模樣拍下來,寄給他的8名子女看,還是沒人理啊」!安養中心的發言人搖頭歎息說: 「虧他們都是博士咧,書不知道讀到哪裡去了,連最基本的孝道都沒有」! 這則新聞播出後,我持續關注老人的情況。安養中心發言人告訴我,8名子女依舊沒消息。眼看一個月的期限就快到了,老人在某個夜

蛇鞭酒

圖片
  我有個朋友在大陸經商,幾乎跑遍大江南北、連新疆、西藏也去過。 有一次回國,也不知道從大陸那個地方拿回來整斤的眼鏡蛇鞭。 他將它們用高梁酒浸泡,一般蛇鞭泡酒,一瓶可能只要幾根鞭就可以有功效,可是他是一瓶高梁酒幾乎放了約三分之一瓶的蛇鞭。而且一浸泡就泡了有2打多的高梁酒。 其實他根本不會喝酒,泡了高梁蛇鞭酒,無異只是向朋友炫耀。我們都知道蛇鞭酒對男人的功效,所以有蛇鞭酒,可羨煞多少朋友。 這酒一泡就泡了二年多,他把酒一瓶瓶的擺在客廳酒櫃,逢人來,就細說蛇鞭酒的來源,得來可真是不易啊!此時說他有多得意就有多得意! 有一天,陳姓友人來跟他談生意,談完後閒聊,他仍是炫耀他的蛇鞭酒,說是男人喝後能有多神勇。 酒是金鞭酒,喝後就是媽媽樂。蛇鞭酒是壯陽之酒,這是自古來人盡皆知的事。 陳姓友人素有寡人之疾,聽後當然不放過,遂向他要求喝一杯。 他其實也不是個吝嗇之人,於是他大方的開了一瓶,倒一杯給陳姓友人。 陳姓友人拿過酒後,猶如至尊聖寶,慢慢的啜飲而盡。 第二天,老陳太太出門時笑容滿面,神似相當滿足的模樣,看在識者的眼裡,真是為他的蛇鞭酒下了最佳的註解。 他的蛇鞭酒經老陳這麼一喝,加上第二天他老婆那曖昧的笑容,神奇功效,不脛而走。 從此討酒喝的商賈朋友,門庭若市,絡繹不絕。 而他從來就不吝嗇,生性海派又廣結善緣,簡直是來者不拒,甚至有人厚著臉皮,累次索討,他也不以為意。 沒多久,二十幾瓶高梁蛇鞭酒就被索討一空,每瓶都只剩下瓶底一根根的蛇鞭殘渣。 而每個跟他索取蛇鞭酒的人,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回來感謝他,甚至還有人厚顏的建議他回大陸時能再搜集蛇鞭,繼續浸泡。 唉!明知道他不會喝酒,還叫他繼續泡來給他們喝,真是忝不知恥。 他望著只剩下殘渣的空瓶子,想起那些喝了酒的商賈朋友,春風滿面大談船堅炮利的樣子,再加上他老婆昨晚幽怨的眼光,他真是有些懊腦。 此時他突然腦筋一閃,眼睛直直叮著酒瓶裡一條條的殘渣,再拿起酒瓶,用鼻子聞聞,一股清香的酒氣直往腦門衝。 他想,既然我不敢喝酒,我把這些渣渣拿去燉,直接吃,豈不比喝酒更有效。 這些兔崽子,這個方法我絕不告訴他們,否則豈不又來把這些渣淘光光。 當下他立刻把二十幾瓶的蛇鞭殘渣倒出來,取出一部份,再去買了一隻土雞,和著蛇鞭渣一起用燉鍋燉。 燉了約有半天的時間,他迫不及待的拿了勺子,先將鍋裡的那些好東西拌勺,想說睡前可以喝一些。 他回憶起他老婆昨晚的眼神

救命的銀元

圖片
  一枚救命的銀元 安振業口述,安興泰記錄。 活了半個多世紀,歷經許多的艱難困苦,老來能活得健康平安,〈 給人方便〉 這句話,讓我度過許多難關,甚至救了我 一條命,回想起來,已經是50多年前的事。 民國36年初,當年的我才17歲 ,跟著擔任國軍團長的舅父,離開東北的家鄉,來到山東。並擔任舅父的傳令兵。過了不久,因為戰況激烈,人員損失重大,被調派到步兵連參加戰鬥。因為讀過幾年書,所以半年多就升為下士班長,帶領一班弟兄衝鋒陷陣。 徐蚌會戰開戰前半年多,徐州戰區司令部,通知位於山東的軍長邱清泉將軍,希望抽調部分兵力,支援徐州作戰。軍長指派我們這一團作為先遣部隊,在舅父的帶領之下,全團弟兄由山東搭火車,緊急增援到徐州。徐州戰區總司令劉峙將軍,在本團到達徐州後,立即召見舅父,說有一股土共在河南一帶流竄, 命令舅父要負責剿清。服從是軍人的天職,舅父當下向劉總司令報告:「一定盡全力消滅敵人」,後來全團弟兄在河南省境內 作戰了兩三個月之後,終於確定劉總司令口中輕描淡寫的一股土共,竟然是共軍將領陳毅、陳賡、所率領的十萬大軍! 有一天,本連在河南禹城,追擊一股敵軍。到了中午,連長下令在當地村莊裡稍事休息,讓大家吃午飯。由於前幾天在吃飯時,共軍突然發動逆襲 ,一枚迫擊炮彈打下來,把圍在一起吃飯的隔壁班班長以及班兵,當場打死六個重傷三個。所以連長特別指示各班班長,一定要把部隊各自帶開 分散隱蔽好之後,再用餐。 就在我帶著弟兄找到一個隱蔽的地方,拿出身上的炒米袋正要吃飯時(當時國軍沒有野戰口糧,把米炒熟裝在長型布袋,綁在身上,隨身攜帶 作為野戰食糧。) 一位老婆婆哭哭啼啼地跑到我們吃飯的地方,說有國軍弟兄拿了一枚假銀元,買了他們家唯一的母雞去加菜了。母雞沒了,又拿到了假銀元,生活過不下去了, 叫我幫幫忙,找到拿假銀元騙他的弟兄來負責。 我想,我們每天東奔西跑的打仗,誰有閒工夫造假銀元來騙這位老太婆 ,一定是弟兄們發餉時拿到了假銀元,又用這假銀元拿去買雞。 眼下部隊吃完飯馬上又要作戰,哪有時間幫他找人,心中想道:「算了,給人方便,直接跟他換就好。」於是便和他說我們馬上就要出發了,我也沒時間陪你去找人,我身上這個真銀元就先和你換下來,你就不吃虧了吧。後來這位老太婆,拿了我的銀圓仔細瞧了半天,確定是真的,才破涕為笑 歡歡喜喜的離開。 正好連長下令集合,我就順手將這個假銀元塞進炒米袋,然後往身上一綁

教養

圖片
  所謂教養,就是別讓人難堪!你讓旁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成功的高度... 有一次公司組織年度出遊,同事買來雪糕分給大家吃,不知道是誰先起的頭,包雪糕的包裝袋以一個紅旗飄灑的姿態扔到空中,被風吹走,大家覺得有趣便紛紛開始效仿,導致雪糕包裝袋漫天飛舞,到處都是。 只有一個姑娘,悄悄地把包裝袋塞進自己的口袋,還悄悄地撿起了的上另一些包裝袋也塞進口袋。 更為難得的是,後來看到垃圾桶,她並沒有立即把包裝袋扔進去,而是等到出了風景區大家都上車之後,她才悄悄地把包裝袋扔進垃圾桶。 後來,我和她聊起這件事。 她說大家玩得開心,她覺得沒什麼問題,但她自己不喜歡在風景區亂扔垃圾。 而她之所以把包裝袋塞進口袋裡,直到出了景區才扔掉, 一來是她擔心被同事們看見覺得她做作,二來她不想因為自己保護環境而反襯大家的不堪。 我突然覺得,這個姑娘不僅很有智慧,更有一種從骨子裡透出的教養。 這都是今天的人極其缺乏的品質,但它們會讓人感覺到無比美好。 有教養的人,所到之處,如春風至。 教養,是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 美國著名旅行作家凱魯亞克說:教養,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 真正有教養的人,會讓人感到無比舒服,他們會在出去時悄悄把門關上,不會吵醒你;他們接電話時會跑到外面,不會打擾你看書。 有教養的人彷彿春雨,在每一個角落溫暖世人,總在不經意間讓你舒暢無比。 其實,教養的本質,從兩方面來說:一是分寸,二是克制。 很多人辦事往往不懂得把握分寸,懷著一顆善良的心,但好心辦了壞事。 鄰居夫妻吵架,你本來想去勸一下,讓兩個人都消消氣,和好如初。 結果你掌握不好分寸,過度參與到人家的家務事中,被人家懷疑你可能沒安什麼好心,結果反過來責怪你,本末倒置。 所以,懂得分寸很重要,什麼時候出手,以什麼方式出手,都會讓人有不同的感受,同時也非常考驗你的智慧。 克制,是指懂得適可而止,及時收手。 別把教養當成賣弄的資本,滿世界去誇耀自己的一言一行。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表現欲,而最難做到的即是克制自己的表現欲。 例如上面故事中的那位姑娘,她之所以出了景區之後才悄悄把包裝袋扔掉,就是為了避免標榜自己的環保和高尚,以免讓別人感到難堪。 這個社會有太多人,為了標榜著自己的教養,去做一些所謂看起來有教養的事,然後大肆宣揚,誇誇其談反襯其他人的不堪。 這種人,其實是最沒有教養的人。

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妻,氣不兇子!

圖片
  我們這一生中,遇見的人不計其數,認識的人數不勝數。但是真正重要的人,其實並沒有幾個。 生養我們的父母,血濃於水的手足,攜手到老的伴侶,承歡膝下的子女,這幾個人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他們對我們最真,和我們最親,是這一生中最可信任的人。 隨着年齡的增長,越活越明白這4個道理: 1、(窮不怪父) 父母,給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教育我們。在他們能力範圍內,傾其所有,給出最好。 身爲兒女,要懂感恩,不要因爲生活不如意,或者賺不到錢財時,埋怨父母太貧窮,責怪父母沒本事。 父母給予生命,人生要靠自己。過什麼樣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前程,取決於自己是否努力上進,而不是抱怨父母給不了自己想要的。 無論生活多難多窮,都懂得感恩,孝順父母,窮不怪父,始終孝敬,這樣的人品行也一定端正。 2、(孝不比兄) 孝順父母,是自己的事情,對父母好,圖的是心安理得。 千萬不要和手足比較,每個人對父母孝順的方式不同,孝不比兄,全靠自覺。 尤其當父母生病住院的時候,自己出錢出力,照顧吃喝,不要對其他手足有意見。 孝順父母,不用攀比,和手足比,勢必會引起矛盾,讓父母更加失望寒心。 憑良心盡責任去孝敬父母,讓自己問心無愧。若是攀比孝順,就是一種僞孝。 3、(苦不責妻) 夫妻是攜手到老的人,共同生活,養兒育女,要互相理解,彼此珍惜。 但是有些男人,一旦生活貧苦,就會把錯歸於妻子,認爲是妻子拖自己後腿,給自己帶來黴運。 真正有本事的男人,永遠不會把責任甩鍋。凡事先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推卸責任,怪罪妻子。 責備一開口,矛盾必發生,影響家庭和諧,傷害夫妻感情。 4、(氣不兇子) 生活中有些人,當工作受到委屈,生活壓力太大時,情緒不好,無處發泄,就會衝孩子生氣發火。 在他們心裡,孩子是自己所生,兇孩子是理所當然。也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其實對於孩子而言,家庭氛圍會影響一生。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所以身爲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雖小,也有自尊,用打罵踐踏自尊的方式,會讓孩子性格叛逆,越來越難管教。 千萬別拿孩子出氣,要對孩子耐心教育。 一個人的人品修養好不好,往往從他對至親的態度中,就能看得出來。

討價還價!

圖片
  一位朋友病了,去看他時,他正倚在床頭,手捧一大把藥,病懨懨的樣子。 床頭窗台上,一盆綠蘿長得正嫩,青翠欲滴,與朋友病中的顏容成為鮮明的對比。 我說:好漂亮的盆栽呀! 他說:唉,別提了!提起來心裡就不好受。 然後,他就講了以下的故事: 那天回家的路上,看見路邊有一賣小盆栽的板車,賣貨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婦女。 也許是正午時分吧,一個顧客也沒有。 朋友選中了一盆綠蘿,賣盆栽的女攤主說:五十元一盆。 按照路邊攤的慣例砍價,朋友說:三十元吧。 搖頭:不行!不過生意難做,就少個五元吧。 朋友看有鬆動,繼續砍價:那三十五元吧。 攤主說:三十五元真賣不了。 最後,終於以四十元成交。 朋友心滿意足地掏出五十元銅板付錢,在找錢的時候,他聽到了讓他一直難過至今的一句話:唉,其實我才賺你不到五元,連一瓶水都買不了… 被這一聲輕輕的嘆息擊中,朋友僵住了接錢的手。 在那一刻,我想,一定是他內心最柔軟的部份被打動了。 他對那女攤主說:那算了吧,別再找錢了,你就拿去買瓶水喝,這大熱天的。 那攤主不依,堅決地把十元銅板塞進朋友的手中,口裡一直在說:說好了的、說好了的… 也許是顧及面子,朋友沒有再跟她當街拉扯,拿著零錢就回家了。 他說:好多天了,我心裡一直難受。 你說,我為什麼要死賴著跟人家砍價? 天那麼熱,她一個人拉那麼重的一車東西,也沒個男人幫她。 即使按她出的價錢買,她又能賺多少? 這幾塊錢在咱們眼裡算什麼? 可能她連一頓飯錢都不夠! 我這不是有毛病嗎?好像不跟人家殺個價就不舒服似的。 平時捐錢,一捐就是好幾萬幾千的,為什麼跟這些生活不容易的人斤斤計較? 他的一席話,讓我在一瞬間明白了什麼。 誰沒有過討價還價、錙銖必較的經歷呢? 有多少人,願意把錢給身邊生活困苦的人? 有多少人願意讓那些每日以體力討生活的人從自己手裡多掙哪怕是幾塊錢? 我們習慣了討價還價,卻沒有看到他們披星戴月的辛苦。 我們習慣了享受送餐、快遞、搬運、洗車、擦鞋等生活的便利,卻從來沒有想到他們微薄的收入。 甚至,我們都沒有正眼看過他們,沒有給過他們真誠的微笑。 只是一瓶水錢! 有時候爭來爭去的,不過是一瓶水錢。 那些討價還價的精明,不過是人我的執著和貪心的變種。 無可避免的經濟衰退正席捲著全球,在這一波洶湧的浪潮中,會有更多的人生活艱難。 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裡,要儘可能慈悲地幫助身邊碰到的每一個人。 小到一個微笑,大到一張

《正始石經》

圖片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正始石經》殘石 洛陽博物館藏《正始石經》殘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正使石經》殘石 河南博物院藏《正始石經》殘石 遼寧省博物館藏《正始石經》的殘石 《正始石經》又稱《三體石經》、《魏石經》,刻於三國魏齊王曹芳正始二年 ( 公元241年 ) ,原立於魏都洛陽南郊太學講堂西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漢隸三種字體寫刻,故名《三體石經》。石經刻有《尚書》、《春秋》和部分《左傳》,是繼東漢《熹平石經》後建立的第二部石經。書寫者有衞覬、邯鄲淳、嵇康諸説,但無定論。刻本筆法與結構都很規正,常為初學者取作範本《三體石經》在中國書法史和漢字的演進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傳世的拓本皆為宋人摹本。 《正始石經》 完成後 與東漢晚期的《熹平石經》一起立於當時都城洛陽的最高學府「太學」門前 。 石經的內容,主要是《尚書》和《春秋經》。《尚書》當即馬融、鄭玄所傳的二十九篇古文尚書。《春秋經》當即《漢書·藝文志》所著錄的十二篇本《春秋石經》,而不是今文家的十一篇本。《熹平石經》、《正始石經》、《開成石經》並稱為我國古代著名的三大石經。 三體石經的正式格式是每行二十字,每字有三體,直下排列。另有品字式,古文居上,篆、隸分列下方。品字式只見於《尚書》開頭的兩篇《堯典》與《皋陶謨》(三體直下式也有此兩篇)。另有古文一體殘石,古文、篆書二體殘石。《三體石經》在每一碑面刻有縱橫線條為界格。一字三體直下書刻,每面約33行,每行60字。每碑行數各不相同。王國維經推算認為最可能是35碑,馬衡根據1922年洛陽太學遺址出土的一塊石經,推斷正始石經應是28碑。 《正始石經》到北魏時期,還依然保存在洛陽城內。但北魏孝文帝時期的馮熙、常伯夫等人,在他們先後擔任洛州(今洛陽)刺史時,竟然取《正始石經》的石板作建材以建寺廟,《正始石經》才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此事參見《魏書·崔光傳》和《魏書·馮熙傳》)。東魏建都鄴城,通過水路將兩種石經一起從洛陽搬遷到鄴城,但運至今孟州市境內時,遭遇塌堤,近半石經掉入黃河,運到鄴城時,《漢魏石經》只剩下52塊了。公元579年,北周時期又將石經從鄴城遷回洛陽。隋朝建立後,又將部分石經從洛陽運入長安,不久被隋朝政府部門竟將石經當成建築柱礎。到唐朝初年,魏徵收集石經時,已“ 十不存一 ” 了。此後,《正始石經》便逐漸消失於歷史長河中。 《三體石經》局部放大近景 1895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