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李嵩《貨郎圖》

 

南宋李嵩《貨郎圖》全幅


李嵩(1166—1243),宋錢塘人。出身貧寒,年少時曾以木工為業。好繪畫,頗遠繩墨。被宮廷畫家李從訓收為養子,承授畫技,終成一代名家。是宋光宗、宋寧宗、宋理宗三朝(1190―1264)畫院待詔,時人尊之為「三朝老畫師」。工畫人物道釋,得從訓遺意,尤長於界畫。所作有精工鮮麗之院體畫,作品甚豐。傳世作品有嘉定四年(1211)作《貨郎圖》卷、《花籃圖》頁、《骷髏幻戲圖》軸等,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西湖圖》卷藏於上海博物館;《聽阮圖》《夜月看湖圖》及傳為李嵩的山水小品畫《水殿招涼圖》等,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其他作品還有《椿溪渡牛圖》《服田圖》《採蓮圖》和《觀潮圖》等。


貨郎圖,絹本設色畫,縱25.5公分,橫70.4公分,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畫幅款署:嘉定辛未李從順男嵩畫。有清乾隆帝御題七言詩一首。這是一幅人物風俗畫卷,畫面上貨郎肩挑雜貨擔,不堪重負的彎著腰,歡呼雀躍的兒童奔走相告,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貨擔上物品繁多,不勝枚舉,從鍋碗盤碟、兒童玩具到瓜果糕點,無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夠發達的南宋時期,貨郎們走街串巷,一副貨擔就是一個小小的百貨店,貨郎們不僅為偏僻的鄉村帶來所需的貨物,也帶來各種新奇的見聞,貨郎的到來往往象節日般熱鬧,李嵩在圖中就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畫家藉助貨郎這一題材表現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個側面,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物品,雖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卻真實地記錄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學家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畫作細勁線描,傳神地勾出樸實的形象,把勞動人民的生活作為審美對象來描繪,在中國古代美術發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義。


李嵩《貨郎圖》上清乾隆帝御題七言詩


李嵩《貨郎圖》落款細節圖


李嵩《貨郎圖》局部,開心雀躍的小孩




南宋 李嵩 《貨郎圖》局部


宋代繪畫與社會各個階層都保持着相當密切的聯繫。貴族、文人士大夫以及商人、市民等都對繪畫有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世俗繪畫和宮廷繪畫在題材、風格和內容上出現了多樣化發展。《貨郎圖》就是李嵩描寫農村生活的“風俗畫”,反映了勞動人民喜歡的故事。《貨郎圖》的背景描繪了村間陌路上的情形,草坡新柳,一株小樹如枯木逢春,雜草紛紛落落地叢生,彷彿有春風拂動樹枝稀草,無人工雕琢的庭院之氣,一看便知是某個村頭小景,這些地方的集市不如城中方便集中,便時常會有挑著扁擔的貨郎來此吆喝賣貨,《夢粱錄》中記載,南宋時期,這種挑擔推車、走村串巷的貨郎行當十分活躍,他們“裝飾車蓋擔兒”,“以炫耀人耳目”,看這位師傅擔上放的、身上背的、背後插的,就知道此非誑語。閒著的婦人小孩自然是最喜歡聽到他們吆喝的人群,呼之即來,正如畫面中呈現出來的一樣,鄉間人物的生活神態表現得準確生動。整個畫面筆墨不多,但筆致工細,畫法寫實,神情刻畫入微,生動地表現了畫中人物間的情緒和相互關係。


《貨郎圖》線條細膩雅緻,貨擔上的物品用筆如絲,柔韌圓轉;而人物的衣紋則使用顫筆,轉折頓挫,恰當地表現出下層婦孺身着布衣的特色。細勁的線描,準確而傳神地勾出樸實的形象。李嵩《貨郎圖》以白描手法作細膩精緻的描繪,落筆凝重,收筆沉穩有力,疏密、精粗均可遊刃有餘地展開,設色淡雅自然。描畫貨擔上的物品幾乎達到與實物紋絲不差的程度。人物衣紋則將從前的“用描”轉面為“用筆”,在轉折頓挫中富有變化,體現下層百姓衣着粗布的質感。《貨郎圖》中也可以看見畫家於方寸之間,極為精細地描繪了一位樸實、和氣的貨郎,他的擔子上裝滿了碗盤、首飾、玩具、竹器、吃食等雜貨,頭上、胸前、手腕也綴滿各種小東西,物品雖繁雜,但一筆一畫,毫不懈怠,物品三百多件無依重複,令人讚嘆。貨郎之外,有村婦欣喜趕來,孩子們小跑著聚攏,幾隻小狗緊隨其後,整個畫面好不熱鬧。


李嵩《貨郎圖》貨物三百件物品,無一重複,並且線條分明,展現了其高超的畫技。







南宋 李嵩 《貨郎圖》局部


《貨郎圖》在明末清初為藏書家孫承澤、梁清標所藏,後為清內府收藏,民初遭溥儀攜到東北,1945年抗戰勝利,溥儀珍藏流落市面,幾經輾轉,1950年之後重歸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李嵩傳世下來的《貨郎圖》,一共有四幅。另外三幅《貨郎圖》所繪均是團扇,現分別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尼爾遜美術館以及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這四幅《貨郎圖》,分別創作於1210-1212年間,正值李嵩44-46歲,可以說是他的繪畫高峰期。


李嵩《貨郎圖》,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李嵩《貨郎圖》,藏於美國尼爾遜美術館


李嵩《貨郎圖》,藏於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分離卻成永別

爸爸和他的勤務兵

改變人生觀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