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鼎的故事

1965年故宮剛完工,南京大鼎陳列户外中央平台


南京大鼎後來移置行政大樓前

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相信很多朋友都去過,今天我想談ㄧ件被大家遺忘的文物;
當然,我並不是指諸如清明上河圖、肉型石那些為大眾矚目的國寶;而是ㄧ個被丟在行政大樓户外停車場的圓形大鼎,這個大鼎曾被故宮老人索予明稱做「南京大鼎」。
民國26年,中日戰爭爆發,當年年底,日軍攻下南京城;依據後來的記載,日本侵華軍在南京某一處兵工廠中找到一批銅及其他製造武器的金屬原料;
熟知中華文化的日本當局,決定鑄造ㄧ個大鼎,象徵「鼎定中原」,這就是這個鼎的由來。
這個鼎在日軍佔領南京ㄧ週年時完成,先運送到大阪的兵工廠加刻銘文,南京的日軍總司令朝香宮鳩彥王,請曾來過台灣的明治天皇六女兒昌子內親王撰寫,鼎的四周再鑲上一圈櫻花圖案,完成之後這個鼎便安放在靖國神社。







二戰結束之後,故宮和中研院聯合提出「日本掠奪我國文物清單」,向日索討,其中不乏被日人偷竊之國家重器的商周青銅器,但是佔領日本的美軍,無視我國的請求,處置態度上傾向安撫日方,對我國歸還訴求以極為嚴苛標準對待,後來僅象徵性的歸還我國部分文物,1951年運至台灣時,當時我國接收單位為國共戰後已撤退來台的一個結合故宮、中央博物院、中央圖書館的聯合單位,專家開箱清驗時,自然對這些非 “ 古器 ” 的品項極為冷漠、甚至憤慨,所以列冊為故宮 “ 中日銅一號 ” 的南京大鼎,原先堆在倉庫角落,完全不受重視。

後來在1965年,外雙溪故宮完工時,才想到以 “ 廢物利用 ” 的概念,置於户外前庭正中當作造景,為此,我國又將此鼎做了改造,以銅片焊蓋原銘文,以國父墨寶「博愛」兩字代替,而四周櫻花紋也以梅花蓋住;所以被當作公共景觀的「南京大鼎」,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人知道它的來歷,更不知後面的當代史象徵,而去郊遊的小學生們,每多攀爬其側拍照,渾然不知這個鼎的血腥故事



梅花下的原櫻花紋


甚至在民國六十幾年間,某部劉文正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其中有個喬段是男女朋友吵架之後,女方將和解條件書放在「南京大鼎」後面,要劉文正去取出。
所以簡單說,當年接收單位是以古文物國寶專家所組成,而向日方追討多項國寶皆未歸還,自然感覺「南京大鼎」是用來搪塞敷衍我國的品項;接收人員沒有警覺到「南京大鼎」背後的戰爭血海深仇象徵意義,其實當年如將「南京大鼎」移交「國軍歷史文物館」專室陳列,會比放在外雙溪户外適當的多。
後來政權轉移,隨後的媚日政客上台,更是不見容「南京大鼎」,目前被移置到院區側面行政大樓前的室外停車場角落。
如果下次你去故宮博物院,別忘記到行政大樓前面去看看這個歷經滄桑的「南京大鼎」。


日軍所刻原銘文







鼎內已開始生銹


文:落第生 ( 轉載自以文交友網站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分離卻成永別

爸爸和他的勤務兵

改變人生觀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