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馬遠《寒江獨釣圖》

《寒江獨釣圖》南宋馬遠的是一幅著名的山水畫,絹本,水墨,淡彩,畫幅尺寸:縱26.7公分,橫50.6公分。《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於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隻上獨坐垂釣的漁翁,他身體略前傾,全神貫注,或許此時正有魚兒咬鉤 ? 由於釣者坐在船的一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正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是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這幅畫原本珍藏於北京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日本人在混亂中將這幅傳世名畫擄走回日本,現藏於東京國立美術館。


《寒江獨釣圖》


馬遠(1160年-1225年),字遙父,號欽山,南宋傑出畫家。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濟附近),僑寓錢塘(今浙江杭州)。曽祖父馬賁、祖父馬興祖、伯父馬公顕、父馬世榮、兄馬逵、子馬麟ㄧ門七人都是宫廷畫院待詔。馬遠繼承家學,歷任光宗、寧宗朝畫院待詔。馬遠擅長山水畫,繼承和發展了北派山水的畫風,能自出新意,下筆遒勁嚴整,設色清潤;用大斧劈皴描畫方硬奇峭的山石;樹木用筆簡要多姿,樹葉有夾筆,樹幹用焦墨,多橫斜曲折之態;樓閣大都運用界尺,而加襯染;點景人物自然生動,用不同的線描表現不同條件下的各種水勢,對自然觀察詳細,寫實能力高超。

他的畫被當時評價為:「邊角之景」,「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人稱「馬一角」,後人也有認為這是南宋偏安的寫照。他是南宋時期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他的畫受到當時皇室的青睞,多有當時宋寧宗楊皇后的題字;與夏圭並稱「馬夏」、又謂「馬一角、夏半邊」。馬遠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合稱為「南宋四家」。馬遠傳世的作品中,較為著名的有:〈山徑春行圖〉、〈雪灘雙鷺圖〉、〈華燈侍宴圖〉、〈水圖〉、〈梅石溪鳧圖〉等,以上皆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於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隻上獨坐垂釣的漁翁,他身體略前傾,全神貫注,或許此時正有魚兒咬鉤。由於釣者坐在船的一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然而,就是這片空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更襯托出一個 “ 獨 ” 字,襯託了江上寒意蕭瑟的氣氛,從而更加集中地刻畫了漁翁專心於垂釣的神氣,也給欣賞者提供了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像餘地。而將視線移至畫中老翁手中的釣竿時,會驚訝地發現他手持的是帶著絞輪的海竿!可知至少1000年前的釣具已經和今天大致相仿,可見釣魚文化在宋時已經相當發達。



《寒江獨釣圖》細部


在畫作中,馬遠沒有對江水進行刻意的描繪,而是僅用寥寥數筆勾勒出水波蕩漾之感,卻讓人感覺得到江水浩渺。畫面中亦沒有蕭瑟的冬景,他用蜷縮的漁翁軀體神態,將那寒意逼人的冷冽直接滲透出來。而極簡的構圖,大面積的留白,正是中國畫中虛與實運用的最高境界之體現,創造出萬般想像空間的意象境界。這種詩—般耐人尋味的境界,是畫家的心靈與自然結合的產物,在藝術上則是利用虛實結合而產生的結果。所以任何一個中國畫家,都無人不知馬遠其人,更是將寒江獨釣圖奉為虛實境界的最高層次。

明武宗正德年間,崇尚馬遠的浙派名家朱端也有同名畫作《寒江獨釣圖》一幅,令人悲憤的是,朱端此作也同樣於1860年火燒圓明園之中被日本人搶走,與馬遠寒江獨釣圖一同藏於東京國立美術館。

明 朱端《寒江獨釣圖》,絹本,水墨,淡彩,畫幅尺寸:縱171.9公分,橫109公分。朱端,字克正,號一樵,海鹽人。生卒年不詳。明代正德年間的宮廷畫家。欽賜「一樵圖書」,遂號一樵。他的山水畫,一方面受當時流行宮內的南宋院體畫風影響,近馬遠、夏圭,人物畫學盛懋,花鳥畫效呂紀,墨竹師夏永,是浙派名家之一另一方面,也有專學北宋郭熙的一路。朱端的山水作品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方面有一定的建樹,他使宋代院體繪畫的風貌得以發揚光大,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他對後世的積極影響。傳世作品有《雪景圖》藏上海博物館,《竹石圖》、《煙江晚眺圖》、《弘農渡虎圖》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松院閒吟圖》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漁樂圖》藏瑞典斯德哥爾摩博物館;《尋梅圖》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等。

明 朱端新作《寒江獨釣圖》


馬遠《寒江獨釣圖》畫面不僅讓人感受到一種孤獨與寧靜,這是很對立的感覺。這天地間就剩下了一條孤船,船上就只有一個人,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打擾到這個畫面,這種極簡的手法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孤獨,是即便一個人待著看似很孤獨但內心卻很豐足的感受,寧靜而致遠。《寒江獨釣圖》不光是其藝術價值的體現,更將南宋百姓的生存狀態生動地刻畫了出來,並且將自古以來的釣魚文化得以在千年以後讓人了解。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分離卻成永別

爸爸和他的勤務兵

改變人生觀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