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不晚

一. 中午,在新光三越前面的忠孝西路人行步道,突然碰見楊醫生,剎那間,所有的記憶漸漸在腦海中拼湊。 楊醫生彎腰駝背,走路像一隻烏龜,慢慢地挪動身軀。 花白的頭髮,滿臉的皺紋,以前英挺的鼻子萎縮如肉團,看起來像一位痲瘋病患。 我仔細打量,確定他就是楊醫生,想不到形單影隻,沒有人扶著他、照顧他,讓我想到了陳添年所說的話。 二 . 二十四歲那年,我在城市的T校服務,並在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居住。 有一天罹患感冒,本想請假到公保大樓看醫生。這時,陳添年老師告訴我:「請假好麻煩,學校附近的巷子有家三月診所,你可以去看看,看一次診才五十元。」 「五十元,太便宜了。」我聽了非常心動。 傍晚時分,我到三月診所看病。病號很多,約等了一個鐘頭才輪到我。 三月診所的院長是楊醫生,時年四十多歲。中等身材,大鼻子,黑皮膚,身材保持得很好,穿著白色制服。 閒聊中,楊醫生說他已婚,有兩個男孩就讀國小。知道我是學校的老師,親切的告訴我,「我們這家診所,除了開大刀動手術外,一般的內外科疾病,連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都會治療。」 待人親切的醫生,很容易和病人建立彼此信任情感。 楊醫生開了三天的藥,還叫護士幫我打了一針消炎劑。 護士叫莊家梅,長相嫵媚,才二十出頭,充滿青春的活力。 莊家梅打完針後,笑嘻嘻的告訴我:「余老師,小毛病找我們診所看比看公保醫生方便。」 說的也是,公園路的公保大樓曾去看了幾次,當場掛號看診兼拿藥,約要花費半天時間。論時間和金錢的精打細算,小病看三月診所確實划算。 三 . 那一年五月,我跑步嚴重扭傷腳踝,找國術館推拿無效,不得已到公保大樓看骨科醫生。 骨科醫生很熱心地開了十二劑的B十二給我。 「每天打一針,打完就好了。」醫生熱心地說:「X光照過了,骨頭沒損傷,年輕人復原快,沒事的。」 「打十二針,我每天都要來公保大樓打,根本不可能。」我說出我的苦衷。 「還不簡單,你找附近的診所打也行。」醫生提醒我,「這麼簡單的道理也想不通。」 「我的腦袋裝糨糊,知道啦。」多虧醫生的提醒。 除了在公保大樓打一針外,剩下的十一針我都找三月診所打。 護士莊家梅對我很客氣,打針時都輕言細語,「余老師,忍耐一下,不會痛喲。」 家梅說楊醫生的三月診所,原本的名稱是陽春診所,後來有人建議何不改為三月好聽又好記。 楊醫生從善如流,真的改了。 三月的涵義充滿了陽光熱情,收費經濟實惠,獲得病患奔相走告,很多人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