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知恩圖報典範》

圖片
  1892年,山東富商潘守廉上街辦事,突然發現一個女人,雖渾身補丁,卻梳妝整潔,正背著孩子賣煎餅,他高興地一拍大腿,猛地衝到女人面前道:「跟我回家吧! 女人姓丘,跟丈夫逃難來到山東,哪料,剛到山東不久後,丈夫卻身患重病撒手人寰。留下7個未長大的孩子,靠丘氏在街頭賣煎餅過活。 沒想到,一次賣煎餅時,一個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邱氏的人生。 這天,山東大戶潘守廉上街辦事,途經丘氏的攤位。 煎餅的香味引起潘守廉的注意,不免多看了丘氏一眼,發現這個女人,雖然渾身衣服佈滿了補丁,但梳妝整潔,做事利落,後面還背著個孩子,一邊攤著煎餅,一邊叫賣。 潘守廉心中暗喜,他高興地一拍大腿,一下衝到女人面前道:“跟我回家吧!” 丘氏立刻愣住,潘守廉這才發現自己唐突,連忙面帶笑容地趕緊解釋。 原來,潘守廉的妻子生完孩子後,沒奶水,需要一個奶娘。但潘守廉不想讓傭人隨便去找,就自己上街看看能否找合適的奶娘。 潘守廉第一眼看到丘氏,便覺得這個女人不一般,便懇請丘氏做自己孩子的奶娘。 丘氏聽了,心裡盤算:奶娘的收入確實要比賣煎餅高,而且不用風吹日曬,還能照顧孩子。想到這,便一口答應下來。 到了潘家,丘氏全心全意地照顧小少爺。閒暇時,會幫其他人做一些家務,很快,潘家上下對她讚不絕口。 大家都知道她一個寡婦,養那麼多孩子不容易,常常拿一些剩飯剩菜,讓她帶給孩子們吃。她說:」主人家已經給了我工錢,我不能再拿其他的。「 潘守廉聽說此事,非常欽佩丘氏的品格,提出給丘氏加工錢。 丘氏感激地說:“不用給我加工錢,我想讓我的大兒子到您家的私塾讀書,您看可以嗎?” 潘守廉聞言,更欽佩丘氏的遠見,便一口答應丘氏的請求。而且,還讓丘氏把自己的孩子都帶過來,一起住在潘家。這樣,丘氏就不用心掛兩頭。 潘守廉自己都不會想到,正因為他這個善意的決定,不但救了他兒子的命,還為兒子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 轉眼幾年過去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正悄悄來臨。 這日,潘守廉帶著家裡,大部分壯丁出去採貨。 誰知,預謀已久的匪突然闖進潘家,二話不說,開始翻箱倒櫃。 然而,土匪們卻找不到什麼值錢的東西。這讓土匪們大怒,竟要綁了潘守廉的兒子要贖金。 一群土匪氣勢洶洶,提著刀指著丘氏問:“誰是潘家少爺?” 看著瑟瑟發抖的小少爺,丘氏心裡不忍,含淚指著自己的大兒子靳雲鵬說:“他就是小少爺!” 土匪一把抓住靳雲鵬扔到馬背上,對著丘氏說:「告訴潘守廉,拿200

大師風範

圖片
  1919年的秋天,林語堂申請到美國哈佛大學文學系官費留學的名額。但剛讀了一年,他的助學金就被停掉,眼看著就要退學斷炊了。 萬般無奈之下,他向一位不太熟悉的朋友胡適求助,“能否由尊兄作擔保借貸1000美元,待我學成歸國之後償還。” 不久,林語堂果然收到胡適1000美元的匯款,匯款單上附著一句話:“這是工資預支款,君歸國後,一定要回北京大學工作。 哈佛畢業後,林語堂去德國萊比錫大學讀博,他再次向胡適借錢:「再向學校預支1000美元。」沒幾天,他又收到1000美元匯款單。 學成歸國後,林語堂如約到北大任教,他去找當時的校長蔣夢麟歸還2000美元,蔣校長懵了:“什麼2000美元?”林語堂這才知道,學校根本沒有出過這筆資助,那都是胡適個人的錢。而且這件事,胡適壓根就沒跟別人提過。 1966年,在胡適的墓前,林語堂公開向世人講述了這段往事。 國學大師陳寅恪自幼患眼疾,抗戰期間,他右眼失明,左眼有視網膜脫落的危險,在倫敦治療未果。 1946年,陳寅恪回國途徑美國,當時胡適正在紐約,知道陳寅恪的病情後,他找了很多美國的眼科專家為陳治療,但都沒什麼效果。於是胡適百忙之中,請人帶給陳寅恪1000美元。 1956年,教育學家餘家菊患了眼疾,要到美國動手術,當局只給了他1000美金,根本不夠用。胡適聽聞後,資助了他不少錢。兩年後,胡適在和秘書聊天時無意間提起,大家才知道有這麼回事。 1961年,大學畢業不久的李敖,生活困苦到把褲子都送進當舖了。胡適聽說後,寫信給他並附上1000元的支票。 很多年後,李敖在鳳凰衛視的訪談節目裡講述了這件事,他回憶道:「那時候1000相當於現在4萬塊新台幣,相當於1萬塊人民幣。他幫了我很大一個忙,我把他的支票兌現以前,還特別照了張照片。 李敖這個人是出了名的狂妄,被他罵過的有名有姓的人不下3000,他卻唯獨對胡適敬重有加。他曾說過,對自己一生影響最大的有兩個人,胡適和蔣介石,一個是朋友,一個是敵人。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社會上廣泛流傳著一句話,叫「我的朋友胡適之」。那時,“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司廚、走卒、擔菜、賣漿等等行業之中都有胡適之的朋友。” 胡適的收入,在同行中算是很高的,但也架不住他千金散盡愛助人的慷慨豪氣。何況,在家裡,太太江冬秀才是大管家,胡適賺的錢都要交的。 對於他愛資助別人的癖好,江冬秀原先有過埋怨:“你今天資助張三,明天資助李四,再這樣

《久濟亡功,一渴成怨》

圖片
  宋朝的許斐在 “ 責井文 ” 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年夏天,院中的水井因天氣乾旱而枯竭,許斐很生氣,責備枯井說: 我先前只當你這好那好,哪裡知道你居然在關鍵的時候沒水了,從今往後,我寧可不做飯不喝水,也不會再卑躬屈膝地向你要水了。罵完,便回屋裡睡覺了。 夢中,他見到一個童子,滿面塵土,嘴唇焦乾,說: 我是井神,讓你鍋不生塵,衣服上不凝結污垢的,是誰呢?使你筆硯濕潤,可以奮筆書寫,酒杯里盛滿了酒,泛著月影,浮著花香的,又是誰呢?長久地幫助您卻沒有功勞,一次喝不到水便結成怨恨,您為什麼如此缺少感恩之心呢?我這就去敲開天門,請求打開泉水的閘門,滿足您沒有止境的取水要求。 許斐從夢中驚醒,卻不見了童子,只聽到屋外響起了淅瀝瀝的雨聲。 在現實生活中, 《久濟亡功,一渴成怨》 者不乏其人,比如一個朋友,歷來仗義疏財,極講義氣;有個熟人日子過得不景氣,三番五次地向他借錢,他都有求必應。 有一天,那人又來借錢,而且一張口還是一個大數目,不巧的是,他正投資做一筆生意,一時挪不出錢來滿足他;結果那人說了許多陰不陰陽不陽的埋怨話,恨恨地走了。 許斐的 “ 責井文 ” 給了我們幾個值得深思的重點: 1. 常心懷感激之情,對待幫助過我們的人要言謝。 2. 學會換位思考,在求助於別人時體諒別人的難處,不要動輒生恨。 3. 心胸寬闊,善待別人的無理取鬧。 人生在世,碰上 “ 枯井 ” 的時候很多,這世上存著 《久濟亡功,一渴成怨》 者所在多有,希望我們都能要求自己,成為知道感恩而不會怨天尤人的智者、賢人。 (摘自網絡)

輸非輸,贏非贏!

圖片
  一位和尚上山砍柴歸來時在下山路上,發現一個少年捕到一隻蝴蝶捂在手中。 少年看到和尚說:“和尚,我們打個賭怎麼樣?”和尚問:“如何賭?”少年說:“你說我手中的蝴蝶是死的還是活的? 你說錯了,你那擔柴就歸我了。” 和尚同意,於是猜道:“你手上的蝴蝶是死的。” 少年哈哈大笑,說:“你說錯了。” 少年把手張開,蝴蝶從他手裏飛走了。和尚說:“好!這擔柴歸你了。”說完,和尚放下柴, 開心地走了。 少年不知和尚為何如此高興,但是看到面前的一擔柴,也顧不上細思,便高高興興地把柴禾挑回了家。父親問起這擔柴的由來。少年如實講了。 父親聽兒子說完,忽然伸手給了兒子一巴掌,怒道:“你啊你!好糊塗啊!你真以為自己贏了嗎?我看你是輸也不知道怎麼輸的啊!” 少年一頭霧水。 父親命令少年擔起柴,父子二人一起將柴送回寺院。少年的父親見到了那位和尚,說道:“師父,我家孩子得罪了您,請您原諒。”和尚點點頭,微笑不語。 在回家的路上,少年說出了心中的疑問。父親嘆了口氣,說道:「那位師父說蝴蝶死了,你才會放了蝴蝶,贏得一擔柴;師父若說蝴蝶活著,你便會捏死蝴蝶,也能贏得一擔柴。 你以為師父不知道你的算盤嗎? 人家輸的是一擔柴, 而贏的是慈悲啊。」 輸、贏、賺、賠,常常折磨我們自己一生。 常常在我們認以為自己贏了的時候,其實可能輸了更多。 這段話很有意思 : 有能力時,就做點大事; 沒能力時,就做點小事; 有權力,就做一點好事; 沒權力,就做點正經事; 有閒錢,就做一點善事; 沒有錢,就做點家務事; 動得了,就多做一點事; 動不了,就回憶開心的往事。 我們肯定都會做錯事,但要盡量避免做傻事,堅決不要做壞事。 生活其實沒啥事,一輩子也就這麼回事!

「大聖遺音」古琴

圖片
  王世襄伏羲氏「大聖遺音」古琴 龍池兩側所刻隸書:「嶧陽之桐,空桑之材,鳳鳴秋月,鶴舞瑤台。」以及鮮於樞的「困學」方印。 青玉軫足,細鏤縐結,為明朝所製。 琴身遍體蛇腹紋 鳳沼上方的 元朝書法家 鮮於樞 「玉振」方印 古代弦樂器中能夠流傳下來的只有古琴,而唐琴是存世最古的古琴。 「大聖遺音」 琴是傳世唐朝 古琴中最為完好的一件。琴腹內池的兩側有朱漆隸書款 “ 至德 丙申 ” 四字,表明此琴製於唐肅宗 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 四字款表明這是一件宮廷用物。 「大聖遺音」古琴 由四川 斫琴世家雷氏為皇室斫成的古琴 ,現存兩床, 另一床珍藏於 北京故宮博物院 。 其名取自王符 《潛夫論 ·潛嘆》中的「昔唐堯 之大聖也,聰明宣昭。虞舜 之大聖也,德音發聞。」 此琴為梧桐木斫,漆栗殼色間黑色,略有朱漆修補。此琴形制修長, 通長120厘米,肩寬20.5厘米,尾寬13.5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琴面漫圓如弓形,琴底的「龍池」是圓形,「鳳沼」為長圓鳳形,腹內納音微作隆起狀。琴的背面有銘刻,龍池上方以行草刻有「大聖遺音」4字,龍池下方刻有二寸大方印篆書「包含」2字,龍池兩旁刻著隸書銘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萬籟悠悠,孤桐颯裂」16字,全是古代同時鐫刻並填以金漆,腹內在池之兩側有珠漆隸書款「至德丙申」4字(即唐肅宗至德元年)。 該床琴自唐朝以來沒有經過大修,傳世琴中十分難見。 管平湖 認為這床琴是現存唯一具備《琴操 》中琴應該有的「九德」,即「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者。 古琴的斷紋指琴表面上因長年風化和彈奏時的震動所形成的各種斷紋。琴上有好的斷紋,不僅說明琴的歷史悠久,同樣也使古琴更加美觀,聲音更加松透古雅,音色更妙。 「大聖遺音」琴的斷紋看去像大蛇腹紋,在大蛇腹紋之間又出現若干細小的牛毛斷紋,這些斷紋是隨著漆質的老化而產生的。 唐代製琴的四川雷氏,真是如「雷」貫耳。整個家族自雷儼始,其後雷霄、雷威、雷缽、雷文、雷會、雷迅,皆是名滿天下的斫琴名家,其中又以雷威名氣最大。雷氏所製琴稱“雷琴”,著名唐琴如“春雷”、“九霄環佩”、“飛泉”、“玉玲瓏”等,都出自雷氏之手。 傳說雷威技藝傳自神人,他常在大暴風雪天獨往峨眉山,暢飲醉酒後戴著斗笠進入深山老林,聽風吹過樹木的聲響,從中辨別造琴良材。 王世襄與袁荃猷夫婦 銅套上金禹民先生所刻:「世襄荃猷,鬻書典釵,易此枯桐」十二字

梁山七器(青銅器)流失海外

圖片
天津博物館 清代道光年間,壽張縣梁山腳下道溝村幾個農民在地裡工作時,誤挖了被黃河淤泥掩埋的張良墓穴,發現 裡面有七件古物。考古專家經過追蹤考察,確定這是三千年前商 周時 期的青銅器,均屬國寶,被命名為「梁山七器」。 「梁山七器」為 大保方鼎一、大保方鼎二、小臣艅犀尊、太保簋、太保鳥卣、大史友甗、太保盉。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梁山七器現流散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現藏 天津博物館的西周太保鼎,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國內博物館的「梁山七器」。 「梁山七器」出土後,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熱捧、爭購,先被濟寧士紳收藏。清代楊鐸的《涵清閣金石記》最早記載:「濟寧鐘養田(衍培)近在壽張樑山下得古器七種:鼎三、彝一、盉一、尊一、甗一」清道光十六年,濟寧古董市場出現了「梁山七器」的身影,成書於道光二十三年的《濟寧金石志》中也有「梁山七器」的相關內容。 「梁山七器」現存各博物館去處 : 小臣艅犀尊現藏於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大保簋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大保方鼎一件藏於天津博物館 大保方鼎 ( 二 )  不知所蹤或 據傳藏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藝術博物館 太保盉不知所蹤 大史友甗保存在日本泉屋博古館 大保鳥卣則藏於日本白鶴美術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的西周 太保鼎 西周 太保鼎內銘文 「大保鑄」三字 「梁山七器」中的大保鼎,通高57.6公分、口長35.8公分、寬22.8厘米,重26公斤。整體造型為方形、四足修長,鼎口雙耳上浮雕雙獸,腹部四面用圓雕、浮雕技法,分別飾有蕉葉紋和饕餮雙獸紋。 大保鼎的內壁有「大保鑄」三字銘文,彌足珍貴。大保鼎因銘文而得名,同時也明確了器物和太保召公的關係。 大保鼎四角扉棱凸起,柱足中部裝飾圓盤,這在商周青銅器中是非常獨特、罕見的。大保鼎整個器物造型莊嚴厚重,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大保鼎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極高。 在我國古文字中,“大”和“太”字形一樣,其意相同,因此“大”就是“太”,大保鼎就是“太保鼎”。 「太保」是周朝官職稱謂,擔任太保的人,既是周王的輔弼重臣,又是最高的執政長官,地位顯赫。 《尚書》記載:「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左右。」《史記·週本紀》也說,「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 召公,姓姬名奭,居官數十載。因為他最初的采邑在召(今陝西岐山西南),故稱召公或召伯。周武王過世後,周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輔佐周成王。 大保簋 大保簋內銘文 「梁山七器」中